无障碍浏览||返回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让“3·15”走进 “365”
【发布时间:2003-03-04 00:00:00】 【稿件来源:】 【作者:】 【关闭】
北京市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的执法人员在北京月坛“全福德”酒楼检查烟、酒的质量。


在重庆三峡广场,一位名叫黄国民的市民对记者说:“每年的‘3.15’,商家都把消费者当大爷似地哄着,‘3.15’一过,消费者又都成了孙子。我们希望每天都是‘3.15’。”
他的话道出了许多消费者的心声:“年年都在打假,但假似乎越打越多。其实,老百姓最盼望的只是个实在,只要保证质量,保证服务,我们都会买帐。”

“3·15”快到了,各地正陆续开展消费维权活动:商家抓紧时间营造卖点,有关部门紧锣密鼓组织打假,还有红红火火的各种晚会准备亮相。面对一派繁忙的市场景象,消费者最大的感触是,希望有关部门将打假维权工作当成一项日常工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非购买大件商品吃了亏,或者万不得已,很多消费者在遭遇商品质量、性能缺陷问题时,或遭遇粗暴对待时,都宁愿选择息事宁人的态度。投诉到消协或者相关部门,他们往往觉得这类鸡毛蒜皮的事,犯不着出面,还不如让消费者去“私了”。消费者在气头上,也只有找经营者对骂或大闹一场,除此,“上帝”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百城万店创品牌”、“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已经7年了,而且一年比一年声势浩大。各个城市的示范店、示范街也相继涌现,这着实让消费者得到了不少实惠。但消费者在欣喜之余,还是希望这场春雨应该来得更猛烈些。

                                  (来源:新华社)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