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刻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髓 肖扬院长畅谈学习体会并就进一步深入学习提出
【发布时间:2003-07-04 00:00:00】 【稿件来源:】 【作者:】 【关闭】

最高法院党组认真学习胡锦涛重要讲话.
7月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七月一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决心在全面深刻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上狠下功夫,带头学习、带头运用、带头指导工作实践,同时,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务求学习活动取得实效。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肖扬在会上畅谈了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的体会,强调指出,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三大理论成果,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对于当前正在兴起的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潮活动是极大的推动。
肖扬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系统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涵盖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军事、党建等各个领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是系统的、完整的、全面的理论体系。
肖扬说,正如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一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胡锦涛同志指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集中全党智慧,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集中全党智慧”,这就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智慧的结晶,这也正是它能够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根本原因。
肖扬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前提之一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可以说,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直接的来源。我国现在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这些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继续坚持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指导,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
肖扬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而且与时俱进,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我们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取得的最新的理论成果。新就新在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为我们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为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四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为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肖扬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论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终都要归结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性质。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最重要的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策,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就必须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就必须时刻铭记“群众无小事”,“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就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必须“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就必须“研究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就必须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特别是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肖扬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解决当代中国问题的锐利武器。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实践性,来源于实践,并且用来指导实践。如果一种理论不与实际问题相联系,这种理论就是无的放矢的理论;如果一种理论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毫无帮助,这种理论就是空洞无用的理论;如果一种理论只能解决过去存在的问题,而不能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这种理论就是已经过时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科学的理论,来自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来自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法制建设的伟大实践。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就如何学习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三个结合”,即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正确地指出了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关系,突出强调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意义和实践价值。
肖扬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指针,而且是本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系统概括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发展战略;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紧紧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学判断;全面审视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的交互运动,提出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战略策略方针;把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有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就能对国际形势、基本国情、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作出科学的判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正确的方向。
肖扬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马克思主义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而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又不断地为之输送理论资源。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这正是它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原因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其本身也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的。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们推动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我们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提出了发展理论的新的任务,要求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之所以要发展理论,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回答。锦涛同志列出了14个题目,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正是由于面临着如此多的新问题,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总结新经验,形成新理论,指导新实践。
肖扬强调,我们要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和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强大的理论武器,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把党和国家的事业推向前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党组成员纷纷联系工作实际,发表学习体会和感受。一致指出,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次十分重要的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党组成员在发言中联系人民法院工作实际,强调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人民司法事业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具有普遍的重大指导意义,对于全国各级法院来说,是指导我们做好人民司法工作,推进法院改革与发展,加强队伍建设、坚持公正司法与效率的强大思想武器和基本的政治保证。我们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把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作为人民司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途径。
肖扬就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提出了要求:
第一,领导干部要做到“三个带头”,带头学习、带头运用、带头指导实践,做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带头人。在学习理论、认识世界方面,要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结合起来;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面,要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在理论认识上不能混乱,思想上不能糊涂,公仆和主人位置不能颠倒。要带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
第二,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分专题研讨,每个专题都要联系法院工作实际,和当前的工作结合起来,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审判、指导司法体制改革和队伍建设。要密切联系当前正在开展的司法大检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实现人民法院“七个新”的目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三,加强领导,深入指导。各级领导既要抓工作,又要抓学习;既要抓审判,又要抓人的思想。要采取行之有效、丰富多彩的形式组织学习,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司法大检查,与“回顾过去,开拓未来”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人民法院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来源:人民法院报)
![]() |
【打印】 |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