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高”尺度衡量自己——最高人民法院各庭室司法大检查活动见闻
【发布时间:2003-07-11 00:00:00】 【稿件来源:】 【作者:】 【关闭】
这是一场精神境界的比拼。
这是一次工作态度的较量。
“我们要真正成为政治素质最高、道德素质最高、业务素质最高的‘最高人民法院法官’,真正配得上这一称号和荣誉。”随着“公正与效率”司法大检查活动的不断深入,一股追求卓越的激情在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心中升腾。
这是近日记者在最高人民法院采访中的突出感受。
心系“最高” 脚踏实地
“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盏灯。”多年来一直保持先进荣誉称号的刑二庭把这次司法大检查活动看做是再立新功的起点。“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抓住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大家受到触动。”7月7日上午,在庭里开会的间隙,该庭副庭长刘效柳递给记者一摞庭里的自查材料说,“保持刑二庭这面‘旗’永不褪色,要靠庭里每一个人发挥‘一盏灯’的光和热。我们紧紧抓住这次大检查良机,注重完善自我,面向未来做出新的业绩。”据介绍,该庭根据自身实际,重点清查2001年1月1日后收案至2003年3月31日前超过审理时限的各类案件。对于清理出的18件案件,庭里要求每位承办人从主观上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要求全部在8月底前办结。经过检查活动,全庭法官效率意识大大增强。
7月1日下午,刚刚参加完全庭第六次自查大会的行政庭庭长王秀红,向记者简要介绍了该庭检查活动进展情况。“为找准问题,使大家真正受到教育,我们一开始就把检查的标准定在肖扬院长提出的三个‘最’这个高度,以‘最高’尺度来衡量自己,很快就克服了自我感觉良好、与己无关等思想。”
为把查摆活动具体化,该庭在开展自查的时候,要求每个人都要用具体的事例、案例来说明自身存在的问题,坚决杜绝不痛不痒、轻描淡写的现象。如一些案子拖得时间较长,承办人要当场拿出案卷,逐项说明该案在各个环节停留的时间,据此说明哪些属于主观原因,哪些属于客观原因。
“我认为你应该重点查一下工作作风。”“我觉得你时间观念不太强,请你着重谈谈今后如何改进。”7月1日上午,该庭查摆问题时的“真刀实枪”着实令记者吃惊。该庭采取这种“相互启发”方法,每个人在自查前,都会得到其他法官有针对性的提示。由于态度诚恳、出于公心,受提示的同志心悦诚服,其他同志也从中受到了警示和教育,互相之间关系也更加融洽,工作劲头也更加高涨。“通过这种方法,不但查摆出许多具体问题,还消除了以前的一些思想疙瘩,工作起来心情更舒畅了。”该庭法官齐淑奎发自肺腑的一席话令记者深有感触。
和行政庭一样,很多庭室都在搞好自查上想了许多办法。
为了防止自查活动流于形式,民四庭成立了专门的小组,负责查证反映法官在案件审理中有违法乱纪行为的举报,检查社会或群众反映强烈的裁判不公的案件。庭长俞灵雨对记者说:“只有将这些问题逐件查清,件件有着落,才会对大家真正起到警示作用,自查工作才能真正深入。”
“对于个人在自查中不愿暴露和说清楚的问题而被举报的,我们一定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逐件查处,决不袒护。”立案庭负责人三番五次的严正表态促进了该庭自查活动的不断深入。
为了发挥“旁观者”“清”的作用,很多庭室都采取了开门检查、开门教育的举措。6月份以来,民一庭、民二庭、行政庭、执行办、赔偿办、研究室等庭室以各种形式,广泛征求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制办、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律协以及各高院和本院有关部门的意见,对找准自身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边整边改 务求实效
针对查找出的问题,各庭室边整边改,及时制订改进方案,以建立长效制约机制,及时巩固司法大检查的成果。
记者见到立案庭党支部副书记、第二合议庭审判长张爱群时,她正和同事们一起忙于制订该庭《承办人办案定额的有关规定》及《案件审限管理规定》。据她介绍,立案庭根据自身是最高人民法院面向社会的窗口,与院里各庭业务往来多的特点,把清理积案作为司法大检查活动的重中之重。通过清理积案查找审判作风、审判纪律、工作作风、工作效率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该庭要求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查找案件积压的原因,拟定清理方案,把任务、要求落实到人。“这两项制度大大加强了案件承办人的审限意识,有助于消除积案,使案件的运转步入良性循环。”张爱群法官对于制度建设很是重视。
在一份刚刚整理出来的《行政庭查摆问题纲要》上,记者看到,该庭通过自查总结出了诸如办案不注意社会效果、对下指导力度不够等27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和25条建议。针对查出的问题,该庭及时制定了《廉政监督卡》、《办案流程时间备考表》、《差错登记制度》等。其中,《差错登记制度》是针对法律文书中不时出现错别字等差错而制定的,规定案件承办人在撰写法律文书中每出现一出差错,就要检讨一次,且通报批评。如出现三次差错,则失去当年的评先资格。
民四庭在加强自查的同时,把原有的制度重新梳理了一遍,根据查摆出的问题及时修订完善,并制定新制度。尽管涉外案件没有审限的规定,可民四庭却自加压力,内部规定了严格的审理时间。他们认为:“法律没有规定涉外案件的审限,但这并不是说涉外案件就没有‘效率’要求,相反,审理涉外案件更应注重‘效率’,这是展现我国司法形象的重要方面。”在这次司法大检查活动中,该庭根据自己规定的“审限”,查出了截至6月20日尚未审结的22件“超审限”案件,要求具体承办人,说明具体原因,查找自身问题和不足,并详细列出下一步的结案计划。
风清气正 共图发展
“稗草除而众苗生”。随着各庭室扎扎实实地开展检查,一些与“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不相称的东西相继被曝光、剔除,慎用权力、对人民和法律负责的浩然正气涤荡心灵,和谐合作、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越来越浓。执行办副主任葛行军对记者说:“通过这次检查,我们室在5月份结案率创新高的基础上,6月份又合议了大批案子,争取年底前实现收结案良性循环。”
“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检视自己的机会。通过敞开心扉做系统、深刻、透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我们合作干事的劲头更足了。”研究室刑事处副处长孙军工的一席话代表了大多数法官对这次司法大检查活动的评价。
记者在采访中深切体会到,很多庭室由于司法大检查活动搞得扎实,该部门的群众从内心里拥护这项活动,工作干劲很足,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庭里针对查出的问题制定的激励制约措施,使我们既感到有压力,也增添了巨大动力,觉得有了奔头。” 行政庭“WTO组”组长甘雯法官谈起本庭的现状很是自豪。
也许,这就是最高人民法院上上下下强烈要求整改的共同心声。
立足本职求“最高”。最高人民法院全体法官正在为此而努力奋斗。
(来源:中国法院网)
这是一次工作态度的较量。
“我们要真正成为政治素质最高、道德素质最高、业务素质最高的‘最高人民法院法官’,真正配得上这一称号和荣誉。”随着“公正与效率”司法大检查活动的不断深入,一股追求卓越的激情在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心中升腾。
这是近日记者在最高人民法院采访中的突出感受。
心系“最高” 脚踏实地
“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盏灯。”多年来一直保持先进荣誉称号的刑二庭把这次司法大检查活动看做是再立新功的起点。“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抓住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大家受到触动。”7月7日上午,在庭里开会的间隙,该庭副庭长刘效柳递给记者一摞庭里的自查材料说,“保持刑二庭这面‘旗’永不褪色,要靠庭里每一个人发挥‘一盏灯’的光和热。我们紧紧抓住这次大检查良机,注重完善自我,面向未来做出新的业绩。”据介绍,该庭根据自身实际,重点清查2001年1月1日后收案至2003年3月31日前超过审理时限的各类案件。对于清理出的18件案件,庭里要求每位承办人从主观上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要求全部在8月底前办结。经过检查活动,全庭法官效率意识大大增强。
7月1日下午,刚刚参加完全庭第六次自查大会的行政庭庭长王秀红,向记者简要介绍了该庭检查活动进展情况。“为找准问题,使大家真正受到教育,我们一开始就把检查的标准定在肖扬院长提出的三个‘最’这个高度,以‘最高’尺度来衡量自己,很快就克服了自我感觉良好、与己无关等思想。”
为把查摆活动具体化,该庭在开展自查的时候,要求每个人都要用具体的事例、案例来说明自身存在的问题,坚决杜绝不痛不痒、轻描淡写的现象。如一些案子拖得时间较长,承办人要当场拿出案卷,逐项说明该案在各个环节停留的时间,据此说明哪些属于主观原因,哪些属于客观原因。
“我认为你应该重点查一下工作作风。”“我觉得你时间观念不太强,请你着重谈谈今后如何改进。”7月1日上午,该庭查摆问题时的“真刀实枪”着实令记者吃惊。该庭采取这种“相互启发”方法,每个人在自查前,都会得到其他法官有针对性的提示。由于态度诚恳、出于公心,受提示的同志心悦诚服,其他同志也从中受到了警示和教育,互相之间关系也更加融洽,工作劲头也更加高涨。“通过这种方法,不但查摆出许多具体问题,还消除了以前的一些思想疙瘩,工作起来心情更舒畅了。”该庭法官齐淑奎发自肺腑的一席话令记者深有感触。
和行政庭一样,很多庭室都在搞好自查上想了许多办法。
为了防止自查活动流于形式,民四庭成立了专门的小组,负责查证反映法官在案件审理中有违法乱纪行为的举报,检查社会或群众反映强烈的裁判不公的案件。庭长俞灵雨对记者说:“只有将这些问题逐件查清,件件有着落,才会对大家真正起到警示作用,自查工作才能真正深入。”
“对于个人在自查中不愿暴露和说清楚的问题而被举报的,我们一定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逐件查处,决不袒护。”立案庭负责人三番五次的严正表态促进了该庭自查活动的不断深入。
为了发挥“旁观者”“清”的作用,很多庭室都采取了开门检查、开门教育的举措。6月份以来,民一庭、民二庭、行政庭、执行办、赔偿办、研究室等庭室以各种形式,广泛征求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制办、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律协以及各高院和本院有关部门的意见,对找准自身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边整边改 务求实效
针对查找出的问题,各庭室边整边改,及时制订改进方案,以建立长效制约机制,及时巩固司法大检查的成果。
记者见到立案庭党支部副书记、第二合议庭审判长张爱群时,她正和同事们一起忙于制订该庭《承办人办案定额的有关规定》及《案件审限管理规定》。据她介绍,立案庭根据自身是最高人民法院面向社会的窗口,与院里各庭业务往来多的特点,把清理积案作为司法大检查活动的重中之重。通过清理积案查找审判作风、审判纪律、工作作风、工作效率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该庭要求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查找案件积压的原因,拟定清理方案,把任务、要求落实到人。“这两项制度大大加强了案件承办人的审限意识,有助于消除积案,使案件的运转步入良性循环。”张爱群法官对于制度建设很是重视。
在一份刚刚整理出来的《行政庭查摆问题纲要》上,记者看到,该庭通过自查总结出了诸如办案不注意社会效果、对下指导力度不够等27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和25条建议。针对查出的问题,该庭及时制定了《廉政监督卡》、《办案流程时间备考表》、《差错登记制度》等。其中,《差错登记制度》是针对法律文书中不时出现错别字等差错而制定的,规定案件承办人在撰写法律文书中每出现一出差错,就要检讨一次,且通报批评。如出现三次差错,则失去当年的评先资格。
民四庭在加强自查的同时,把原有的制度重新梳理了一遍,根据查摆出的问题及时修订完善,并制定新制度。尽管涉外案件没有审限的规定,可民四庭却自加压力,内部规定了严格的审理时间。他们认为:“法律没有规定涉外案件的审限,但这并不是说涉外案件就没有‘效率’要求,相反,审理涉外案件更应注重‘效率’,这是展现我国司法形象的重要方面。”在这次司法大检查活动中,该庭根据自己规定的“审限”,查出了截至6月20日尚未审结的22件“超审限”案件,要求具体承办人,说明具体原因,查找自身问题和不足,并详细列出下一步的结案计划。
风清气正 共图发展
“稗草除而众苗生”。随着各庭室扎扎实实地开展检查,一些与“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不相称的东西相继被曝光、剔除,慎用权力、对人民和法律负责的浩然正气涤荡心灵,和谐合作、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越来越浓。执行办副主任葛行军对记者说:“通过这次检查,我们室在5月份结案率创新高的基础上,6月份又合议了大批案子,争取年底前实现收结案良性循环。”
“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检视自己的机会。通过敞开心扉做系统、深刻、透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我们合作干事的劲头更足了。”研究室刑事处副处长孙军工的一席话代表了大多数法官对这次司法大检查活动的评价。
记者在采访中深切体会到,很多庭室由于司法大检查活动搞得扎实,该部门的群众从内心里拥护这项活动,工作干劲很足,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庭里针对查出的问题制定的激励制约措施,使我们既感到有压力,也增添了巨大动力,觉得有了奔头。” 行政庭“WTO组”组长甘雯法官谈起本庭的现状很是自豪。
也许,这就是最高人民法院上上下下强烈要求整改的共同心声。
立足本职求“最高”。最高人民法院全体法官正在为此而努力奋斗。
(来源:中国法院网)
![]() |
【打印】 |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