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通知
【发布时间:2003-09-03 00:00:00】 【稿件来源:】 【作者:】 【关闭】
各地级以上市党委、人民政府,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省各人民团体,中央驻粤各单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省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取得明显成效。但是,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仍存在不少困难。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时的指示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全省人民无饥寒,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重大意义
十项民心工程包括全民安居、扩大与促进就业、农民减负增收、教育扶贫、济困助残、外来员工合法权益保护、全民安康、治污保洁、农村饮水、城乡防灾减灾等方面内容,基本上涵盖了目前我省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都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实施十项民心工程,是在我省近年来加大山区扶贫力度、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加强社会保障工作、解决群众“四难”、全力抗击非典、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方面工作基础上,有重点、有计划地进一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的重大举措。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实施十项民心工程,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行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稳定,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保障;是加强党的建设,贯彻党的宗旨,密切党群关系,提高执政水平,建设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这十项民心工程的实施,事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务必把实施十项民心工程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恪尽职守,全心全意,狠抓落实。
二、切实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我省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时的指示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围绕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总任务,针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尽力而为,政府引导、社会联动,以实施十项民心工程为载体,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十项民心工程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庞大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十项民心工程的要求,既要做好全面规划,。又要扎扎实实解决好当前的突出问题;既要下最大的决心,尽最大的努力,又要充分考虑解决问题的可能条件;既要有各级党委、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又要有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迅速组织力量,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操作性强,真正解决问题。
三、坚持走群众路线,共同推进民心工程
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反映了人民群众最直接的呼声,代表了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人民群众是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主要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的力量办好群众的事情。各级领导干部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群众,体察民情,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善于在新的条件下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扶贫济困的实际行动,引导困难群众破除“等、靠、要”和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坚定信心,自强自主。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激励广大干部群众“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十项民心工程的建设。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勤俭办事的方针,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倡导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力争花小钱、办大事。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采取市场化、社会化的办法,切实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四、进一步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为确保十项民心工程落到实处,省委、省政府领导已作具体分工,负责指导十项民心工程的实施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绝不能无所作为,绝不能停留在口头上,绝不能做表面文章。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迅速行动起来,落实工作责任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把各项具体工作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人员。各级人大要加强对民心工程实施的支持和监督,保证各项工作依法顺利进行。各级政协要积极为实施民心工程建言献策。各级纪检、监察、检察机关及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监督、检查。工青妇和其他社会团体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投身于民心工程建设。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心齐实干的良好舆论氛围。在实践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工作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是否做好这项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检查督促,切实把十项民心工程落到实处。
各地、各部门开展工作的情况,请适时作出报告。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
2003年 8月30日
民心工程纾民困暖民心
一、全民安居工程
□确保到2010年全省农村15万户危房改造全部完成。
□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解决石灰岩地区部分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的农户搬迁和5000户海上渔民上岸居住的安置问题。
□力争用3年时间,帮助3万多城镇双特困户达到人均住房面积8平方米以上。
二、扩大与促进就业工程
□确保“十五”期间全省每年净增就业岗位70万个。
□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
□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2003年至2005年,每年安排各项再就业补贴1. 34亿元。
□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强化再就业技能培训。力争5年内,全省技校在校生扩大到36万人。
□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力度。从今年起至2007年,每年培训输出山区农村劳动力45万人。
三、农民减负增收工程
□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确保农民负担减轻50%以上。
□加大山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力争用8年时间,基本实现全省通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
□继续抓好农网改造,力争2006年农村电价降到0.7元以下。
□做好石灰岩地区退耕还林工作。
□严格保护耕地,依法征用土地,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犯。
四、教育扶贫工程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育扶贫制度。省财政每年安排4亿元以上资金,用于资助农村人均年收入低于1500元的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书杂费。
□省财政安排28亿元,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妥善解决镇、村两级教育负债。
□加大对高校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家庭特别困难的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贴息。
五、济困助残工程
□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养老保险工作。省财政今年再安排1亿元,支持15个困难地区3.1万名出中心下岗职工理顺劳动关系。
□推进城乡社会福利机构建设。
□大力发展助残事业,不断改善残疾人状况。
□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救助机制。
六、外来员工合法权益保护工程
□依法维护外来员工合法权益。
□做好外来员工的普法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
□关心外来员工子女入学、入托问题。
七、全民安康工程
□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
□改造农村薄弱卫生院,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到今年底,全省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要达到30%,2006年达到60%.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认真落实食品药品生产、质量卫生安全责任制。
□继续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保障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安全环境。
八、治污保洁工程
□继续实施全省碧水工程和蓝天工程计划。到2010年,全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不低于60%,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不低于70%。
九、农村饮水工程
□切实解决粤西、粤北、粤东缺水地区“饮水难”问题。
十、城乡防灾减灾工程
□加快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用3-5年时间,完成120宗城市防洪大堤建设。
□加快江海堤围建设。用5-8年时间,完成115宗江海堤围达标建设。
□加快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达标建设。用5-8年时间,完成130宗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
□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省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取得明显成效。但是,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仍存在不少困难。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时的指示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全省人民无饥寒,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重大意义
十项民心工程包括全民安居、扩大与促进就业、农民减负增收、教育扶贫、济困助残、外来员工合法权益保护、全民安康、治污保洁、农村饮水、城乡防灾减灾等方面内容,基本上涵盖了目前我省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都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实施十项民心工程,是在我省近年来加大山区扶贫力度、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加强社会保障工作、解决群众“四难”、全力抗击非典、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方面工作基础上,有重点、有计划地进一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的重大举措。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实施十项民心工程,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行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稳定,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保障;是加强党的建设,贯彻党的宗旨,密切党群关系,提高执政水平,建设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这十项民心工程的实施,事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务必把实施十项民心工程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恪尽职守,全心全意,狠抓落实。
二、切实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我省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时的指示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围绕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总任务,针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尽力而为,政府引导、社会联动,以实施十项民心工程为载体,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十项民心工程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庞大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十项民心工程的要求,既要做好全面规划,。又要扎扎实实解决好当前的突出问题;既要下最大的决心,尽最大的努力,又要充分考虑解决问题的可能条件;既要有各级党委、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又要有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迅速组织力量,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操作性强,真正解决问题。
三、坚持走群众路线,共同推进民心工程
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反映了人民群众最直接的呼声,代表了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人民群众是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主要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的力量办好群众的事情。各级领导干部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群众,体察民情,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善于在新的条件下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扶贫济困的实际行动,引导困难群众破除“等、靠、要”和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坚定信心,自强自主。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激励广大干部群众“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十项民心工程的建设。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勤俭办事的方针,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倡导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力争花小钱、办大事。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采取市场化、社会化的办法,切实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四、进一步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为确保十项民心工程落到实处,省委、省政府领导已作具体分工,负责指导十项民心工程的实施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绝不能无所作为,绝不能停留在口头上,绝不能做表面文章。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迅速行动起来,落实工作责任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把各项具体工作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人员。各级人大要加强对民心工程实施的支持和监督,保证各项工作依法顺利进行。各级政协要积极为实施民心工程建言献策。各级纪检、监察、检察机关及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监督、检查。工青妇和其他社会团体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投身于民心工程建设。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心齐实干的良好舆论氛围。在实践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工作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是否做好这项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检查督促,切实把十项民心工程落到实处。
各地、各部门开展工作的情况,请适时作出报告。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
2003年 8月30日
民心工程纾民困暖民心
一、全民安居工程
□确保到2010年全省农村15万户危房改造全部完成。
□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解决石灰岩地区部分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的农户搬迁和5000户海上渔民上岸居住的安置问题。
□力争用3年时间,帮助3万多城镇双特困户达到人均住房面积8平方米以上。
二、扩大与促进就业工程
□确保“十五”期间全省每年净增就业岗位70万个。
□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
□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2003年至2005年,每年安排各项再就业补贴1. 34亿元。
□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强化再就业技能培训。力争5年内,全省技校在校生扩大到36万人。
□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力度。从今年起至2007年,每年培训输出山区农村劳动力45万人。
三、农民减负增收工程
□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确保农民负担减轻50%以上。
□加大山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力争用8年时间,基本实现全省通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
□继续抓好农网改造,力争2006年农村电价降到0.7元以下。
□做好石灰岩地区退耕还林工作。
□严格保护耕地,依法征用土地,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犯。
四、教育扶贫工程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育扶贫制度。省财政每年安排4亿元以上资金,用于资助农村人均年收入低于1500元的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书杂费。
□省财政安排28亿元,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妥善解决镇、村两级教育负债。
□加大对高校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家庭特别困难的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贴息。
五、济困助残工程
□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养老保险工作。省财政今年再安排1亿元,支持15个困难地区3.1万名出中心下岗职工理顺劳动关系。
□推进城乡社会福利机构建设。
□大力发展助残事业,不断改善残疾人状况。
□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救助机制。
六、外来员工合法权益保护工程
□依法维护外来员工合法权益。
□做好外来员工的普法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
□关心外来员工子女入学、入托问题。
七、全民安康工程
□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
□改造农村薄弱卫生院,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到今年底,全省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要达到30%,2006年达到60%.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认真落实食品药品生产、质量卫生安全责任制。
□继续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保障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安全环境。
八、治污保洁工程
□继续实施全省碧水工程和蓝天工程计划。到2010年,全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不低于60%,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不低于70%。
九、农村饮水工程
□切实解决粤西、粤北、粤东缺水地区“饮水难”问题。
十、城乡防灾减灾工程
□加快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用3-5年时间,完成120宗城市防洪大堤建设。
□加快江海堤围建设。用5-8年时间,完成115宗江海堤围达标建设。
□加快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达标建设。用5-8年时间,完成130宗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
□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 |
【打印】 |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