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激荡国际竞争 省长纵论广东大发展
【发布时间:2003-11-05 00:00:00】 【稿件来源:】 【作者:】 【关闭】
长枪短炮,再加上成堆的话筒和录音笔,又一次伸向了省长黄华华。昨日(11月4日),参加2003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的黄华华省长接受了中外媒体的联合采访。对广东发展的强烈关注,引发了中外记者们争相发问和会后的围追堵截。
广深港高速铁路尽快上马
南方日报记者:内地与香港、澳门已经签署了CEPA安排,各兄弟省市都纷纷抓住机会加强与港澳的合作。作为香港近邻,广东会采取什么措施加强与港澳的战略合作,提升区域竞争力?
黄华华:CEPA安排的签署,对粤港澳更加紧密地合作提供了机遇。广东要抓住与港澳更紧密合作的机遇,把大珠三角的竞争力全面提升。为了全面提升大珠三角的竞争力,广东与香港已经召开了高层联席会议,还准备在12月初与澳门召开高层联席会议。
我认为广东与港澳加强合作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确立我们的合作机制,把过去粤港、粤澳联席会议的层次提高,由双方行政首脑直接会面,下面再成立研究小组,并建立民间的协调机制。
二是确定我们的合作目标。广东与港澳协商,已经达成了前瞻、全局、务实和互利的四项原则,决定把大珠三角建成世界上最具活力、最具竞争力的区域经济中心之一。其中广东要建设成为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港澳要成为国际性的服务业中心。
三是确定合作的重点。我们和香港达成了基础设施、文化、教育、旅游、通关等12个方面的合作协议,包括83个子项目。目前这些项目进展顺利,到今年底将完成13个项目,其中11个已落实,2个正在落实。11个项目中有5个已经完成。
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或筹备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深圳西部通道动工、港珠澳大桥前期建桥工作已经开了两次会议、广深港高速铁路会尽快上马。
澳门日报记者:CEPA安排签署后,广东与澳门是否有新的合作项目?粤澳加工区项目有没有什么进展?
黄华华:广东与澳门CEPA协议的贯彻,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协议签定前,我们已经有所考虑,我们的一些想法已经和何厚铧先生交换过意见。我们计划12月上旬召开粤澳高层联席会议,共同商量粤澳合作。
粤澳加工区有大的进展,等国务院批准以后就可以实行。
粤人到港很守法
香港经济日报记者:香港已向中央政府提出加快放开内地居民赴港旅游的步伐,广东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加快这一进程?广东如何配合做好相关措施,例如确保通关能力,确保广东居民到了香港后不做违法的事情?
黄华华:我和董建华先生为此多次协商。从前一段时间看,情况良好,因此要尽快在广东全省全面放开个人香港游。按照有关协议,本来是到明年5月1日全省放开香港个人游,但我前两天在香港见到董先生,我们协商争取明年1月1日前就实现,现在正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从我们的准备情况来看,明年元旦前全省放开个人游完全没有问题。广东的准备工作,你们完全可以放心,前段开放8个市的个人游后,游香港的人数增加很多,但是准备充分办证也都很顺利。
另外,个人游放开后也没给香港治安带来任何问题,前段时间广东到香港个人游的19万人中,只有17个人因有关违规被香港警方审查,这比放开前反而大大降低。
泛珠三角已开展合作
新快报记者:泛珠三角的合作今后如何实施?
黄华华:泛珠三角的合作其实已经开展了,省计委已经开过泛珠三角“9+2”的研讨会,各省、区计委的负责人都来商讨合作事宜。我们先进行研讨如何加强合作,其次我们的合作先做基础设施项目,广东与各省、区的高速公路都要打通,路通财通。其次,泛珠三角“9+2”的合作要进行一些贸易洽谈,泛珠三角会很好。
政府转变职能力度大
日本经济新闻社记者:中国入世两年了,这两年里,你作为省长觉得自己的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或者说你自己有意识地按照入世要求来转变角色?
黄华华:这个问题很好,省长角色的转变实际上就是政府角色的转变。
中国入世有23条协议,其中有21条是规范政府职能的。近年来,我们一直按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有关协议来转变我们的政府职能,具体讲三大转变:一是政府从参与微观经济指导转变为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确立市场规则,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搞好公共服务和监督;二是更强调依法办事;三是强调公平、公开和公正。
广东成外资投资中国首选
香港亚洲电视台记者:请问省长,深圳河套区的开发现在进展如何?你对这个项目有什么期望吗?
黄华华:深圳河套区介乎深、港之间,它的开发是有潜力的,也是有利于粤港经济合作的。我们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支持这个地区的开发。
到底怎么开发?关键是要发挥港、深两地的优势,效益也要好。比如,届时273种商品可以零关税,怎么利用好这样的优势,这些关键要有好规划。
但现在还没有好的方案和规划,需要进一步协商、研究。等到方案出来了,我们会全力支持。
路透社记者:目前丰田在广州的投资项目进展如何?能否透露广东正在商谈的大的投资项目?
黄华华:关于丰田,汽车项目不是想上就能上,这个项目还有待于中央有关部门审批,估计很快可以批下来。只要一批下来,我们马上实施。丰田进军广东,我们会先做30万台发动机项目。
目前广东汽车工业发展很快,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都相继来到广州。本田今年完成12万台的任务,利税超过78个亿,明年可以超过20万辆。另外,汽车钢板也会有新项目。我们最近到日本招商引资,广钢就有新合作,计划先生产40万吨汽车钢板,这一项目有利于解决汽车钢板靠进口的问题。
石化项目上,BP集团在珠海的PTA项目将启动二期。另外,还有其它不少大的投资项目。目前广东的投资环境很好,已成为外资投资中国的首选地。
鼓励粤企走出去
联合早报记者:我们都知道,广东希望建立自己的品牌,现在有很多广东企业到海外投资,请问省政府对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资金有没有限制?
黄华华:我们鼓励广东的企业走出去,到海外去兼并合资,到海外去办厂,去搞贸易。在资金的流进流出方面,我们没有限制。
我们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成功例子,我刚刚还参加了TCL与法国汤姆逊重组的签约协议。TCL是广东制造业的最大企业,这几年“走出去”很成功,在海外办的几个厂效益很好。与法国汤姆逊合资后,将达到45亿美元的规模,彩电产量1800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企业。
广东电视台记者: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主席邓凯达先生在昨天闭门会议上的发言题目是企业是广东竞争力的关键,广东的企业要在全球环境下竞争,你认为关键是什么?
黄华华:企业竞争力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国际竞争力主要包括经济运行效率、企业效率、政府效率、基础设施和社会系统工程四大因素,企业竞争力是其中最重要的。企业的竞争力最关键是产品竞争力,企业生产产品,产品没有竞争力,企业也就没有竞争力,产品只有适销对路,价格适宜,用户欢迎企业才有竞争力。
围绕提高产品竞争力,企业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机制要好,要有自主权,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灵活决策。第二,要有好的企业领导班子,企业的厂长、经理、董事长非常重要,领导好,企业才能搞好。第三,企业要有技术创新,产品除了要有好质量,还要不断创新,第四是要有高素质的团队。
【广东制造业软肋有三】
广东的制造业已经成为推动广东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尤其是在研发和品牌培育方面,呈现整体相对落后的不利局面。在本届咨询会上,就特别设立了一个“如何提高广东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的专题座谈会。与会洋顾问们与广东从事制造业为主的企业家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会诊广东制造业,并提出非常务实的“锦囊妙计”——提高教育水平、加大产权保护、明确产业方向……
【洋顾问为粤企提高国际竞争力出谋划策】
咨询会的三大论坛纷纷锁定“企业竞争力”这个关键词。在“如何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两个论坛上,鼓励广东企业“走出去”成了讨论的焦点。顾问们和广东的企业家一起,畅谈企业如何打造自身国际竞争力,顺利开拓国际市场——产业集群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必须管理好产业整条价值链、集群投资可以吸收额外投资、政府要制订可持续财政框架……
【国际竞争力思维的一场革命】
竞争力问题研究在广东已持续多时,但此次以“国际竞争力与广东发展”为主题的“洋顾问会”则将这一研究推向了新高潮。由于受经济发展阶段和文化思维等背景差异的影响,洋顾问们提出的若干关于竞争力问题的新观念、新角度和新视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我们的竞争力思维在激荡和碰撞中得以升华。
在此次会议上,最具震撼力的名句应该属于杜邦首席执行官古曼森先生所说的“别老拿珠三角和长三角比”。实际上,这一善意的建议的背后,透射出我们以往在竞争力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和误区,进而提出了一个研究竞争力问题的方式和角度的问题。
(来源:南方网)
![]() |
【打印】 |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