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返回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广州日报】广州三家法院分别位居全国第一
【发布时间:2020-08-01 11:32:17】 【稿件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魏丽娜、章程】 【关闭】

 

  “让人民群众因见证司法而认同司法。”昨日下午,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第162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广州法院司法公开新闻发布”专题)。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广州中院)院长王勇,广州互联网法院院长张春和,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南沙自贸区法院)代理院长严剑飞,介绍广州两级法院司法公开工作举措和成效。
  据了解,今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司法透明度指数报告(2019)”,广州中院连续五年位列全国法院第一,广州互联网法院、南沙自贸区法院分别位居所在专门性法院第一名。阳光司法“广州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有力促进了司法质量、效。
  广州中院:天天有直播 件件可直播
  “广州法院是全国法院司法公开工作开展得最早、成效最好的地区法院之一。”广州中院院长王勇表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人民法院的工作目标,这就要求,公平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能感受的方式实现。
  广州法院坚持执法办案全流程公开,让审判权在阳光下运行。“坚持全面公开原则,将执法办案各环节向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公开,司法的过程更加透明、更有信服力。”王勇表示,广州法院全面公开立案登记制落实情况,立案数据实时可查,确保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全市法院案件当场立案率98%,居全国法院前列;网上立案率从2018年底的32%提升到目前的86%。
  截至目前,全市法院累计公开裁判文书115.1万份,居全国法院前列。
  “坚持群众需求导向,让人民群众因为见证司法而信赖司法。”王勇表示,广州中院聚焦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提供高效便捷透明的诉讼服务,在全国法院率先建成公示公告中心,集约公示开庭、执行、送达等10类18项公告信息,网上诉讼服务中心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法规查询、电子送达、多元解纷、诉讼风险评估告知等71项在线服务,业务办理实现全域标准化、线上线下同质化。
  在社会监督方面,广州法院依托全市法院672个高清数字法庭和38个远程讯问室,在全国法院率先实现“法官人人有直播、法院天天有直播、案件件件可直播”,让庭审经得起“围观”。广州法院庭审网络直播数连续3年排名全国法院第1,获评“全国优秀直播法院”。
  通过公开管好重点案盯好关键人
  “广州法院以公开规范权力运行,通过公开管好重点案、盯好关键人,融合前沿技术,让审判监督管理更规范高效。”王勇表示,广州法院实现对疑难复杂等“四类案件”的阳光智慧监管,院庭领导行使审判监督管理权时全程留痕,对监督权行使形成有效制约。
  此外,广州法院还全面公开院庭领导信息,率先公开审判委员会组成、员额法官、审判辅助人员信息和任职回避情况。王勇表示,以此让群众知道“案由谁判、责由谁担”,确保司法责任制落实。
  王勇表示,接下来,广州法院将进一步加大司法公开力度,推动司法公开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加快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为把广州建设成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广州互联网法院:“密不透风”保障当事人隐私
  据广州互联网法院院长张春和介绍,广州互联网法院充分运用前沿技术拓展司法公开维度,构建“科技+司法”应用体系,在强化司法公开能力上求突破。一方面,创新“5G+司法”应用。在全国首试5G远程庭审,跨越式提升当事人在线庭审诉讼体验,还首创在线示范庭审、在线示范调解方式等审理模式,以5G扩容在线旁听规模,精准输出司法案例规则指引。
  在区块链领域,创新“区块链+司法”应用,建成“网通法链”智慧信用生态系统,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不可回溯特性,实现司法数据全链路可信、全节点见证、全流程留痕,有效保障司法公开数据真实性、完整性,累计完成逾8000万条数据上链存证固证。运用“以链治链”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方式,确保所有案件数据直接上链、永久存储,已审结的7万余件案件卷宗均实现“一键上链归档”。
  数据的互联互通是互联网法院的一大特点,但司法公开要求司法信息在网上流转,如何做到保障数据安全性,并保证当事人隐私不受侵犯?发布会上,张春和对此作出解答。
  “密不(布)透风(封)。”张春和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广州互联网法院在保障司法数据安全和保护当事人信息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每一个字都对应我们推行的保障数据安全,维护当事人隐私的具体举措。”
  其中,“密”是指“加密式存储”,即通过建立司法区块链,实现全链条、全流程的证据数据加密,所有案件数据直接上链、永久存储,而且每个节点都有完整的数据备份,确保司法数据破不了、改不了、毁不了;“布”是指“遍布式预防”,所有数据同时有3处备份,即使因各种极端因素停机,也能瞬时恢复;“透”是指“通透式传输”,即实现数据交换秒级响应;“封”是指“密封式使用”,严格按照“谁能用、谁用过、怎么用”来管理数据,实现数据全流程管控。
  南沙自贸区法院:“掌上调解”成功率达99.01%
  “全面公开审判执行和司法改革信息,促进司法公正。”南沙自贸区法院党组书记、代理院长严剑飞表示。
  据介绍,聚焦南沙“三区一中心”的区位优势,自贸区法院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着力提升涉外涉港澳专业化审判水平,全面展示自贸区法院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成果。
  “深化与前海、横琴法院的司法资源共享,探索建立‘环大湾区司法服务圈’。”严剑飞介绍,南沙自贸区法院建设“一站服务”的集约化诉讼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实现跨域立案,同时加大与粤港澳大湾区9市法院跨域立案协作。
  在涉外涉港澳案件司法服务方面,南沙自贸区法院推出诸多创新举措。
  据了解,为拓展港澳人士司法参与渠道,南沙自贸区法院在全国率先聘任港澳陪审员、特邀调解员和专家咨询委员,成立港澳青年司法实践基地,先后接收4批23名港澳学生来院实习;持续借鉴属实申述、证据开示等港澳诉讼规则,推进粤港澳司法规则对接;与前海、横琴法院签署合作协议,共享港澳调解员并探索跨域审判,推动区域司法资源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南沙自贸区法院上线全国首个商事调解APP,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纠纷“掌上调解”,调解案件304件,调解成功率达99.01%。深度运用在线多元解纷(ODR)平台,调解案件633件,真正实现线上调解、云端解纷。
  “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实践司法公开,推进诉源治理,促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严剑飞表示,接下来,南沙自贸区法院将进一步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健全司法公开形式,畅通当事人和社会公众获取司法信息渠道,为推动南沙自贸区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有力司法保障。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