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买买买 小心避开线上支付陷阱
【发布时间:2017-11-10 11:18:07】 【稿件来源:新快报】 【作者:宣传处】 【关闭】
“双十一”买买买 小心避开线上支付陷阱
广州中院提醒市民防范非授权支付,从2015年至2017年广州市共审结1221件此类纠纷
来源:新快报 2017年11月10日 版次:14 作者:黄驰波隋岳谢春晖贾蓉慧
新快报讯 见习记者黄驰波 通讯员隋岳 谢春晖 贾蓉慧报道 明天就是“双十一”,你准备好买买买了吗?不过,在大量进行线上支付时,一定要确保个人支付账户安全。昨天,广州中院法官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线上非授权支付,在线上交易时切记保管好自己的银行短信通知。新快报记者了解到,从2015年至2017年,广州市两级法院共审结1221件银行卡非授权交易纠纷,涉案金额高达451.14万元。
●案例1
发送短信验证码11次 11笔存款被盗走
市民刘某接到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助其提高信用卡额度,要求刘某提供手机收到的短信验证码。随后,刘某向该“工作人员”提供短信验证码11次。1周后,刘某发现,尽管信用卡一直在身边保管,仍有11笔存款被他人通过“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支付平台转走。向银行索赔未果后,刘某提起诉讼。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刘某轻信诈骗电话,泄露所持有的信用卡信息是造成本案损失的根本原因。本案无证据显示银行在此过程中存在违约,故对刘某的诉请不予支持。
广州中院法官告诉记者,持卡人对以提升信用卡额度、积分优惠为由索要短信验证码的要提高警惕。持卡人有义务对相关信息进行妥善保管,不能轻易向任何人包括银行工作人员透露。
●案例2
山寨网站称网银升级 点击链接被盗款
市民袁某收到“银行”发来的短信,称其电子密码器将于次日失效,请其登录该“银行”网站进行升级激活。袁某点击该链接,按照提示步骤两次输入银行卡号及密码,该网址显示升级成功。当日下午,袁某收到95588发来的短信,显示其网上银行支出35016元。袁某随后向法院提起诉讼,经审理后袁某被判自行承担责任。
法院审理认为,银行在《电子密码器领用须知》已将相关密码、口令使用注意事项、官网网址等充分告知袁某,已尽风险提示义务。袁某有妥善保管密码不被他人获取的义务。袁某的资金损失是由其登录假冒银行网站并泄露其账户、密码及口令等信息所致。
![]() |
【打印】 |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