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返回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广州“智慧法院”初长成
【发布时间:2017-09-12 09:33:09】 【稿件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吴笋林、谢平、隋岳】 【关闭】

 

广州“智慧法院”初长成
法院信息化建设,推进审判能力现代化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7年09月11日        版次:AA06    作者:吴笋林
 
    法治广东 平安广东
    近年来,广州市两级法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法院信息化建设,初步建成了满足当事人需求、法官需求及司法决策需求的具有广州特色的“智慧法院”体系,推进了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的现代化。广州中院院长王勇在今年4月发布的一份《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的情况报告》中提到,目前广州法院在司法工作中面临着三对主要矛盾。一是日益增长的群众需求和有限的司法资源之间的矛盾。2016年,全市法院受理案件数达370346件,2017年预计将突破40万件。但2006年到2017年的十年间,全市法院法官从1362名降至1350名。
    第二个矛盾是日益繁重的办案任务和司法效能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1999年全市法院法官人均结案93件,2016年法官人均结案275件。
    第三个矛盾是日益复杂的司法外部环境和提高司法公信力之间的矛盾。随着自媒体、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司法工作受社会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对法院的司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勇称,基于上述三大矛盾的制约,在司法资源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广州法院向科技要生产力,通过提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的深度广度,推动信息化工作与审判执行工作深度融合,实现广州法院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举措
    导诉机器人上岗解答咨询
    王勇介绍,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是人民群众接触法院的第一站,也是法院在群众心中的第一形象。今年4月26日,在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外形可爱、声音甜美的“机器人导诉员小宝”正式上岗。不到10秒钟,“小宝”就迅速从数万条答案库中挑选出了最佳答案,并显示在胸前的液晶屏上。
    “小宝”全称叫“云法讼宝”,是白云区法院参与开发的一款具有语音对话功能的导诉机器人,它还具备人脸、语音识别功能,可提供法律咨询、法规查询、诉状模板、办案流程等5000多个法律程序,回答2万多个实体问题,储存指导案例40000个,提供参考答案。
    针对当事人、律师、法官的不同需求,广州法院还先后开发出“审务通”、“律师通”、“法官通”三款手机APP,与12368诉讼服务平台一起简称“三通一平”。上述系统的建立,可实现24小时提供网上立案、提交申请、手机送达、查询案件进度、查阅文档、联络法官等39项诉讼服务。
    “类案推送”为法官提供判案参考
    广州中院介绍,以前困扰广州法院执行法官的首要难题就是财产查控难。而如今,广州中院的执行法官足不出户,就能够一键查控被执行人的所有银行账户、车辆、工商、社保、征信等14类信息,这要得益于广州法院2016年6月上线的“天平”执行联动查控网络系统。
    同样,打破空间地域阻隔的还有广州法院建立起的减刑假释协同办案平台。广州中院辖区内有5所监狱,多且散。借助该平台,监狱可网上提请罪犯减刑假释,流转给检察机关网上审查,法院直接提取信息批量立案,并通过远程视频庭审系统,法官、检察官、监狱干警、罪犯可分别在法院、检察院、监狱参加远程视频庭审活动,使该类案件法官人均结案同比上升135%。
    除了硬件的提升,在软件方面,深化司法大数据应用、提高辅助裁判能力,是广州智慧法院建设的另一核心目标。“通过类案识别技术,智审辅助裁判系统向法官主动推送类似案例,既有利于规范法官裁量权的行使,实现同案同判、规范量刑,又能提升类案审判效率,让法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疑难、复杂案件上。”广州中院院长王勇称智审系统功能强大。
    法院根据大数据严把案件质效关
    随着司法责任制的落地,现在法院院长、庭长的审批权已经大大缩减。但是作为管理者,对整体案件情况和法官的办案情况,还是必须要准确掌握。如何掌握这些案件情况?如何评判法官的办案质效?
    2016年初,广州中院正式建成广州法院大数据管理分析平台,依托大数据可视化系统,提高决策科学性。法院的司法统计工作实现了从手工逐案统计向系统自动生成的跨越,统计人员可自主选取分析项目,生成个性化报表,辅助领导决策。大数据也为法官绩效评价提供了依据。法院可实现对弱项办案指标予以监控、示警,对指标不理想案件及时进行反查。
    采写:南都记者 吴笋林
    通讯员 谢平 隋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