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成效〕
广州法院多措并举 推动大湾区司法规则衔接 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要求,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市中院制定六项司法规则衔接操作指引并举办模拟庭审,示范性推动大湾区司法规则衔接。一是加强总结,及时推广规则衔接先进经验。南沙自贸区法院先行先试开展粤港澳诉讼规则对接,先后制定《民商事案件证据开示指引》《涉港商事案件属实申述规则适用规程》《委托当事人送达实施细则》。广州中院在此基础上,填补规定空白、统一适用范围、理顺程序衔接、明确流程节点,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框架内,参考借鉴港澳先进诉讼规则,梳理、完善证据开示、属实申述、委托当事人送达、律师调查令、交叉询问及类案辩论等六项司法规则衔接的操作指引,完成港澳规则的内地化改造,适用于全市两级法院审理的涉外民商事案件,为进一步推动司法规则衔接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强化论证,提升规则衔接可操作性。聚焦困扰涉外审判的难点、堵点,针对性衔接有助于破解虚假诉讼、送达难、取证难等问题,提升审判质效的司法规则。充分考虑案件特征、当事人诉讼能力等各项司法环境要素,确定在涉外民商事案件中推开试点规则衔接,消除规则冲突障碍,提升涉外司法公信力;明确规则衔接主要适用于有律师等专业代理人的案件,充分发挥专业人士作用,奠定平等对抗基础。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形成6项司法规则衔接详细的操作指引和《委托送达申请书》《司法文书送达授权书》《证据开示笔录》等13个配套文书模板,贯穿涉外民商事审判全过程。三是深化合作,共推规则衔接落地落实。加强与律师协会、高校等机构的交流合作,集聚各方优质人才资源。与广州市律协、中山大学法学院举办联合座谈会,广泛征求涉外律师、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共同探寻“一国两制三法域”共同的法律价值追求和司法规则衔接之道;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司法规则衔接模拟庭审,通过广州法院法官和广州律协律师的示范性操作展示相关司法规则衔接的具体应用,打消规则适用疑虑,推动法律职业共同体进一步凝聚共识,共同为深化规则衔接作出更大贡献。四是配套保障,充分发挥规则衔接效用。全国首创“AOL授权见证通”,通过科技赋能、智慧加持,将传统的线下授权拓展至线上见证,极大便利域外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为适用规则衔接打下坚实基础;搭建“域外法查明通”平台,高效整合域外法查明案例资源和域外法律法规资源,完善域外法查明规则,提高查明适用域外法律的准确度,推动程序和实体规则衔接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实现双重有效衔接。形成“6+1+1”司法规则衔接机制,保障规则衔接发挥常态、长效作用。 (市中院涉外庭 王涵)
〔改革创新〕
连环递进式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模式 荔湾法院建立连环递进式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模式。一是在区委政法委牵头下制定文件13个,将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成效纳入综治平安考核指标体系。二是依托区综治信息系统、综治视联网等技术手段开展商事纠纷化解,在荔湾区“有呼必应、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内,推进搭建覆盖全区各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司法所和社区法官工作室的线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2021年依托在线平台调解商事纠纷13502件。三是借力综治网络推进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配合,与区司法局联合制定实施办法,在法院设立派驻人民调解工作室,区司法局派出专职人民调解员开展各类民商事案件诉前、诉中调解工作。四是将商事纠纷化解与普法宣传相结合,组织50多名法官、法官助理成立民法典宣讲团,走进专业市场、行业协会等开展专题宣讲、网上课堂等17期,参与人员逾2万人。2021年运用多元化解方式诉前化解纠纷7670件,所涉标的6792万元。该项目获评2021年度广州法院 “十大微改革”项目。
(荔湾法院、市中院研究室)
〔简讯〕
广州中院受理提级管辖首案 近日,广州中院裁定立案受理广州互联网法院报请提级管辖的一起涉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款返还的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系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广州法院首例适用提级管辖程序审理的案件。 (市中院研究室 暴鹏宇)
![]() |
【打印】 |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