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返回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司法改革 > 司法改革动态
广州法院信息——司法改革专刊2022年第5期
【发布时间:2022-08-30 00:00:00】 【稿件来源:广州中院司改办】 【作者:广州中院司改办】 【关闭】

 

〔工作成效〕
市中院持续深化“法院+工会”机制 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建立“三个制度”,实现矛盾纠纷处理制度化。建立坐班制度,由工会选派专业律师固定时间驻点工作站值班,为当事人解疑释惑,配合法官化解纠纷;建立“诊调确裁”的劳动争议化解递进制度,由立案窗口工作人员对当事人问“诊”,驻点调解员进行调解,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当天进行司法确认,对经过诊调立案的案件标记记号,导入快审中心实行快审;建立反馈制度,法院对于工会指派的律师参与矛盾化解的案件定期跟进,掌握工作进程,工会定期回访,确保案结事了。二是做好“三个预防”,实现风险因素早控制。做好基础性预防,对联调案件中发现的综治隐患,共同向相关部门通报情况,提示法律风险,促进有关部门完善管理;做好苗头性预防,对群体性案件,影响较大的案件,建立工会、法院等部门共同预防化解隐患的合力,通过发布司法建议等方式指导企业合法合理用工;做好救助性预防,对符合条件的当事人缓、减、免收诉讼费,保障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对经济困难的群众,各级工会大力提供再就业培训等帮扶措施。三是搭建“三个平台”,实现解纷衔接零距离。搭建18个诉调对接巡回服务点,由工会选派的调解员和法院选派的法官共同入驻,定期到辖区内案件较多的镇街、村、社区指导调解,实现化解矛盾沉入基层;搭建工会、仲裁、法院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动平台,南沙法院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还特邀中国南沙国际仲裁中心的仲裁员作为调解员参与矛盾化解;搭建案件数据共享平台,市总工会定期收集全市诉调对接工作室数据,制作工作周报通报给市中院,市中院每月向市总工会共享广州市劳动争议案件审理的数据,并对典型性、苗头性、普遍性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分析研究。2021年,诉调对接工作室共有调解员158名,参与劳动争议调解案件26809件,调解成功9671件,调解成功率36%,调解平均时长19.26天,为劳动者追回薪酬22129.61万元。
(市中院民事庭 印强、赵洋洋)
 
南沙法院“五个全”构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 南沙法院联合区检察院、区科技局、市公安局南沙分局、区司法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政策研究和创新办公室、南沙海关联合签署《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知识产权全链条协同保护机制框架协议》,从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法治宣传等环节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合力构建自贸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示范区。一是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全方位”协同联动机制。率先构建涵盖授权审查、行政执法、司法保护等各环节协同联动机制,有效推动著作权、商标及不正当竞争行为审查标准的统一,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民事司法及刑事处罚的全流程联动,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为权利人提供高效便捷的侵权救济渠道。二是构建知识产权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司法“全流程”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定期分析研判各类知识产权的主要特点、发展趋势,实现重点领域、高发类型侵权行为预警,推动精准预防监管;完善调查取证工作机制,推动行政执法与司法信息高效共享;构建典型案例发布机制,发布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或典型案例,提升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及执法公信力。三是探索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全平台”信用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信用监管机制和平台建设,构建失信行为主体“黑名单”,各单位在职能范围内采取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工商登记异常名录、重点监管名单等方式,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四是构建知识产权纠纷“全渠道”预防化解机制。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机制。深化知识产权案件专家陪审和特约调解机制,充实知识产权纠纷化解专业资源。探索设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室。推动在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及产业园区建立知识产权调解组织。促进知识产权纠纷预防和调解资源在重点行业组织、重点区域覆盖。五是构建知识产权创新“全领域”法治环境营造机制。围绕自贸区AI智能、绿色种业等重点领域、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保护协同新需求等前沿问题开展前瞻性调研,为促进自贸区创新发展建言献策。依托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重点节点开展知识产权联合法治宣传,营造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良好环境。                          
(南沙法院 孔一如)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