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王子” 重生记
【发布时间:2012-09-25 15:03:55】 【稿件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杨晓梅 张婧 赵璐璐】 【关闭】
曾经辉煌的“钢琴王子”沦为扒手,并于2012年9月3日被判管制二年。图为宣判后,阿成抱着母亲悔恨交加。
赵璐璐 摄
他,从4岁起学习钢琴,10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17岁到德国卫玛李斯特音乐学院深造,19岁回国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继续学习,与著名青年钢琴家郎朗是同班同学,曾用灵巧的双手弹奏出一首首绝妙的钢琴曲,被赞誉为“钢琴王子”!
他,用同一双手,在2009年3月趁车主不备盗窃财物;2012年2月与朋友聚会时,再次盗窃朋友的手提包,令老师、同学大为震惊,“钢琴王子”变身“扒手”!
2012年9月3日,“钢琴王子”盗窃案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阿城构成盗窃罪,被判处管制二年,并处罚金3000元。阿城当庭表示认罪服判,不上诉。
两度盗窃,是贪财?是叛逆?还是“望子成龙”的中国培养模式酿成的悲剧?
判处管制,是什么原因让法官朱笔轻点,给其从轻的机会?面对亲人和社会的关爱,他是否能够凤凰涅槃,走向重生?
A 温室长大难经风雨
音乐天才误入歧途
阿城的父母都是上山下乡的知青,热爱音乐,是那一批知青里的文艺积极分子。返城后,二人结婚并于1983年生育了阿城。从小,阿城就表现出了极高的音乐天赋,只要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地跟着节拍跳。
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便倾其所有,四处借债为阿城买了一架钢琴,将父辈未能实现的艺术梦,寄托在了小小的阿城身上。
从4岁起,阿城就与钢琴结下了不解之缘。别的小朋友在看电视,他在练琴;别的小朋友在踢球,他在练琴;别的小朋友在嬉戏,他依然在练琴。莫扎特、肖邦、舒曼才是他的“朋友”。
10岁时,他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妈妈为了照顾他,毅然辞掉了工作,从沈阳到北京,几年如一日地陪伴他、监督他。
在北京的几年里,阿城与妈妈应《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邀请,历经五年跟踪采访,拍摄了纪录片《钢琴梦》,该影片获“华表奖”与“金鸡奖”两项大奖,也记录了阿城年少时期的学琴生涯。
为了能让阿城在钢琴上取得更深造诣,爸爸妈妈费尽心思,送他出国留学。17岁的阿城,独自赴德国卫玛李斯特音乐学院进修。
留学前,他的饮食起居均由妈妈照顾,不让他操一点心;但是在异国他乡,所有的一切都要靠他自己,阿城有点茫然无措。突然脱离了妈妈的监管,他心里竟然有了些许的轻松,便开始放纵自己:经常与朋友出入迪厅,深夜不归,开始讲究穿戴,呼朋唤友,出手阔绰,把生活费用完后就四处借钱。
生活的奢靡,掩不住内心的空虚。渐渐地,阿城开始脾气暴躁,经常与他人争吵,兴奋好动,睡眠明显减少却精力充沛,严重影响到学业。
看到天资聪颖的儿子变成了这样,阿城的父母觉得自己的心血都白费了。他们把儿子从国外接回后,便送他到沈阳医科大学心理卫生医院就诊,经诊断,阿城患上了躁狂症。
B 父亲离世无法承受
病情复发走向沉沦
望子成龙的父母痛心不已,认为是自己对儿子关心照顾不够的原因,并积极为阿城寻医问药,希望儿子能重新回到原来的样子。
在父母的努力下,阿城的病一天天好转,并经过努力考入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跟随乌克兰著名钢琴家G·V·波波娃教授学习,并于2004年代表广州参加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钢琴比赛获得铜奖。
在生活一点点好转之时,阿城的父亲被查出身患癌症,并已到肺癌晚期。突如其来的噩耗,将阿城刚树立起来的生活信心完全击垮。他开始酗酒消愁,无心练琴,躁狂症又开始复发。
为了照顾生病的爸爸,阿城在沈阳找了一份工作,一边陪伴爸爸,一边治病。
2009年3月9日,阿城应邀赴广州参加老师的音乐会。到广州当晚,阿城跟几个朋友去酒吧喝酒,在言语冲突下,便跟“黑社会”打了架,被人把包抢走了,这让他的心里愤愤不平。酒吧保安告诉阿城:打他的人是这里的常客。
为了拿回自己的包,阿城与朋友于2009年3月14日再次前往这间酒吧。在去的路上,阿城突犯烟瘾,却发现没带打火机,于是到处找火。
他在路边看见一辆车,发现车窗是开的,里面有人在睡觉,就说:“师傅,借个火。”司机没理阿城,看了他一眼就转身背对着他,这让阿城十分不爽。
这时,阿城看到副驾驶座上放了个小包。因为喝了酒,他头脑有些发热,有点兴奋,同时想到自己的包刚被抢了,一刹那觉得发泄也好,报复也好,就随手拿起了副驾驶座上的小包(包内有人民币1700元),与朋友一起前往酒吧。
结果没走多远,阿城就被附近的公安人员抓获归案。
在看守所,阿城痛哭流涕,非常后悔,觉得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让患病的爸爸失望难过。
检察机关经调查后,了解到阿城患有躁狂症,需进一步治疗。考虑到阿城系初犯、偶犯,犯罪情节轻微,案发后认罪态度好,未对被害人造成经济损失,决定不起诉。
C随波浮沉众叛亲离躁狂酗酒再触法网
经过这次盗窃事件后,阿城的爸爸被他气得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理他,这让阿城更加难过与失落,也不愿意继续吃药治疗躁狂症。在沈阳一家培训机构任教的阿城,对工作也不再上心,常常不去上班,培训机构的领导经常打电话给阿城的妈妈告状,阿城的妈妈觉得自己对儿子已尽了力,便不再管他。
2010年1月18日,阿城的爸爸带着对儿子的无限担忧与期望,离开了人世。爸爸的离开,让阿城的情绪一落千丈,他开始借酒消愁。
阿城的女友看见他不思进取、浑浑噩噩的样子,一怒之下与其分手,离他而去。
恰逢此时,阿城的老师波波娃打电话来,邀请他作为嘉宾参加在广州举办的师生音乐会。心情跌到冰点的阿城决定离开家,一人远赴广州。音乐会后,阿城的老师在谈话时表示为阿城感到可惜,并希望他不要放弃音乐梦想。
听了老师的话,阿城决定留在广州,边工作边找机会出国深造。然而,生活的琐碎和平淡,渐渐让阿城离梦想越来越远,他的意志再次消沉下去。
2012年2月12日凌晨4时多,阿城和朋友阿J、Apole等人在广州市沿江路一家酒楼吃海鲜,碰见了朋友Ales也在和朋友吃东西,于是几个年轻人就在一起喝酒聊天。
约早上5时30分,阿城看见朋友Ales坐的座位下有一个手袋掉在地上,已经快喝醉的他无法控制住内心的欲望,趁没人注意的时候,把手袋捡起来并迅速打车离开了现场。
在车上,阿城发现手袋里有1万元现金、一部苹果手机,还有一些银行卡等物品。于是,尚未醒酒的阿城去了“9号行馆”按摩馆,用其中的5000元办了一张卡进行消费。阿城没有将苹果手机关机,只是将手袋锁在会所的储物柜中,然后去按摩、睡觉。
当Ales及其女朋友发现手袋不见时,多次拨打丢失的手机,都无人接听,于是迅速报警。警察根据被盗手机的GPS定位系统,在“9号行馆”将阿城人赃并获。
D情法交融治病救人凤凰涅槃重启梦想
越秀法院刑庭法官黄莹一开始接手阿城的案件时,看见案由为盗窃罪,情况并不复杂,数额也不巨大,并没有引起她的太大注意。
开庭前,当黄莹把本案的整本卷宗翻阅完时,她敏锐地觉察到,阿城两次盗窃背后必有一段不寻常的故事。阿城作为钢琴培训老师,收入较高,并靠自己的收入在广州已买了两套房产,生活富足。
不缺钱的阿城,为什么一再盗窃呢?为慎重处理案件,她将此案由简易程序转换为普通程序,并积极与阿城的妈妈进行联系,了解阿城的情况。
可是阿城的妈妈的心已被这个孩子伤透了。阿城一次又一次地犯错,让他妈妈开始绝望。在电话里,阿城的妈妈告诉法官:这孩子让她感到无助、无奈,她希望把孩子交由政府管理,只要能挽救阿城,哪怕判他十年八年徒刑都支持!
面对阿城的妈妈的心灰意冷,看着阿城多年学钢琴及获得各种奖项的经历,黄莹对本案的处理犹豫了。
作为一名法官,她应该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法高效审理案件;作为一个母亲,她理解阿城的妈妈的绝望与无奈,并为阿城所犯的错误深深惋惜。
该怎么判?怎么样才能挽回这个失足才子并帮助他重获新生?
黄莹决定联系心理评估师,为阿城做心理辅导。从心理评估师处得知,因为阿城的父母感情不好,经常吵架,带给阿城很大的心理压力。父母从小逼迫他学琴,更让他有了逆反心理。后来出国留学,无人监管,让他慢慢地患上了躁狂症,有时很难控制自己的举动。
心理评估师让阿城画了一幅画,来测试其心理状况。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阿城在心理上竟如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子,贪玩、敏感而又脆弱。
黄莹将这些情况一一与阿城的妈妈反馈,在她的不断沟通下,阿城的妈妈的心开始软了,开始担心儿子在看守所里有没有按时吃药,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并流露出希望法官轻判的想法,因为她还想让儿子完成钢琴梦,成为蜚声国际的钢琴家。她来到广州,积极地向法官保证:我愿意监管儿子,让他不再做犯法之事,请求法官从轻处理。
可怜天下父母心!黄莹决定从挽救的角度进行处理。为征求社会意见,她召集人大代表、心理评估师、司法监督员、社会人士召开了一场“阳光审判,情暖人心”的量刑意见研讨会,与大家积极沟通帮助阿城的方案。与会人士均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触犯了法律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刑事处罚的目的不仅仅限于打击犯罪,还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考虑到阿城患情感性精神障碍、复发性躁狂症等病情,且在本案案发时处于醉酒状态,虽经鉴定阿城负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但从其盗窃后未将盗窃手机关机等一系列举动来看,其在案发时主观控制能力较弱,在量刑时应予以考虑。鉴于阿城具有音乐天赋,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着实不易,并且未对被害人造成经济损失,黄莹决定适用非监禁刑对其进行处理。
想好怎么判决后,黄莹与社会热心人士一道,积极帮阿城联系了一家钢琴培训机构,给他提供了一份教钢琴的工作,月薪达到5000元以上。
2012年9月3日,当法官宣判完毕后,阿城与妈妈深深地拥抱在了一起。阿城说:“感谢法官,给了我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我以后一定努力工作,先学会如何做人,再继续钢琴学业。”
阿城的妈妈也当庭旁听了宣判,对于法官所付出的心血表示感谢。她说:“是法官与媒体、社会人士共同帮我挽救了儿子,感谢法院,感谢法官,我以后一定好好监管儿子,完成我的使命。”
宣判后,黄莹亲自去看守所为阿城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并带阿城去钢琴学校与领导见面,为阿城重拾生活信心,帮助他重新走回正轨,继续完成钢琴梦。
时隔半年之后,阿城终于再次坐在钢琴前,弹起一曲曲动人的旋律……
判 后 余 思
别让爱变成伤害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刑庭法官黄莹
阿城的案件已尘埃落定,但是我相信,这绝不是一个个例。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多年,大多数家庭都只生育一个孩子。六个大人、一个孩子的家庭结构成了社会主流,孩子,也成了家庭的宝贝、父母的掌上明珠。
父母对独生子女除了溺爱,更多的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常带着几岁的孩子学钢琴、学画画、学跳舞,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一技之长”。家长们不惜重金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并以孩子考到该领域的证书而沾沾自喜,周末、寒暑假,孩子们要参加各种培训班,奥数、音乐、英语等课程挤占了孩子全部的业余时间。有的孩子戏称:“我不是在学钢琴,就是在去学钢琴的路上,真的好累。”
庭审后,阿城的妈妈说:“这辈子,我唯一亏欠孩子的就是‘童年’,从来没让他好好玩儿过,逼他学琴,让他压力太大。”
著名钢琴家刘诗昆曾说:“如今,孩子3岁学琴已成趋势。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学琴面临两大误区:一是家长把学钢琴当作简单地从事文艺活动,二是迫切希望孩子成‘家’。其实,在当今如此庞大的琴童队伍中,如果1%的人能成为钢琴家,那已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过多的期盼,过多的课程,剥夺了孩子童年的快乐,也给了孩子极大的心理压力。所谓众多特长,带给孩子更多的不是荣耀,而是负担。
孩子学习特长,应因材施教,切不可揠苗助长,急功近利。父母应多陪伴孩子,多理解孩子,赋予孩子自主选择权,让“兴趣班”真正变成兴趣所在。还给孩子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别让爱变成伤害,别让悲剧再度重演!
![]() |
【打印】 |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