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书上没有他们的名字,法庭上没有他们的声音,但是--刑事审判少不了法警这一"绿叶"
【发布时间:2009-10-13 00:00:00】 【稿件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 【关闭】
武器装备室。左法警拿的是体温测量器,右法警拿的是电棍
法警押送囚犯
他们,是守卫在不同岗位上的警种,有在监狱看管重刑犯的狱警,有日夜保卫白云机场安全的机场公安,有每天押送刑事被告到法院接受审判的法警,有专门处理化学品泄漏等特殊事件的消防官兵……我们的生活因他们而变得安全、充实和精彩。
记者深入一线,品味他们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从今天起陆续为读者奉献一组鲜为人知的"警察故事"。
他们负责押解刑事被告,从看守所到法院,来回至少一小时,这条路不知走了多少回。
法警,看似很"威",其实是为审判这朵红花服务。判决书上没有法警的名字,审判席上没有法警的声音,但每次庭审、每份法律文书的背后,都缀满了他们辛劳的汗水。日前,记者来到了广州荔湾区法院法警大队,采访这片"绿叶"的故事。
押解:识花招防逃跑
镜头:6月的一天,法警大队副队长黄仲健去提押一名"小偷"。"小偷"一上车,竟"亲热"地冲黄仲健喊了一声:"爹!"这是刑事被告惯耍的花招。押解路上,他们装疯卖傻,心思各异,有的想伺机脱逃,有的装成精神病人博取法庭轻判。
警匪片里常有这样的镜头:警灯闪烁,押解的路上,一帮蒙面人闯进警车劫囚。干了20多年法警的大队长彭沛明未曾遇过这种"意外",但押解路上紧绷的神经一刻都不能放松。
"刑事被告中什么人都有,杀人、绑架、抢劫、贩毒,即使到了审判阶段,小动作也不少。"彭沛明说,从上囚车开始,嚷肚子疼的,想喝水的,要上厕所的,"花样百出"。法警不能一味照顾、包容,要作思考和判断。有一次,一个抢劫犯被告突然在车上"吐血","当时挺吓人,担心被告有什么状况。越是这时越要冷静。"彭沛明没有慌张,擦净血渍后赶紧联系看守所,得知此人果然是"演戏"---这家伙在看守所就好几次故意咬破嘴,闹着去医院治疗,想趁机逃脱。
羁押:防自杀防串供
镜头:上周,一个男青年等待宣判时浑身发抖,不停落泪。他因和邻居吵架动了手,把自己送上审判席。陈启祥警官递过一杯温水,安慰他,"别紧张,待会有什么话慢慢跟法官说。相信法院会公正判决,家里人等着你呢。"
法院三楼的羁押室,四周包上了海绵防撞层。"这是为了防止被告自残、自杀。"陈启祥说,等待审判时被告的心理最脆弱,有的会突然晕倒,有的会因悔轻生,有的则"别有用心"。法警们像鹰一样,盯紧被告的言行。有一次,一个八人犯罪团伙签完庭审笔录后,法警发现少了两支笔芯。"别看笔芯不起眼,对被告来说就 是重要的工具。"陈启祥解释,它能用来自残或伤人,所以每次都会清点。
有些狡猾的惯犯,还会想方设法"串供"。"不久前审理一宗盗窃电 线的团伙犯罪案,主犯提出去厕所,不到一分钟后又要去。你猜怎么着?我们随后发现他在厕所放了一封信,上面告诉同伙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陈启祥说,他 第一次是看环境,第二次才放信。可他想不到,每一次我们都会检查。
广州荔湾法院法警大队,成立于1998年,现有法警27人,主要职责是押解刑事被告、值庭、看管、参与送达、执行、安检等。2007年在广东省警务规范化建设评比工作中被评为"一级警队",被市法院授予集体三等功。
这是一个卧虎藏龙的集体:电脑奇才陈志杰擅长修硬盘,见义勇为的他曾在小北狂追2000米抓手机抢夺犯;平素铁骨铮铮的卢嘉麟,经常自创歌曲弹唱;还有摄影天才、运动全将、音响发烧友。
信息来源:羊城晚报 记者 王晓云 薛江华 通讯员 荔法宣 实习生 谭抒茗 图/记者 黄巍俊 实习生 江演媚
![]() |
【打印】 |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