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返回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流浪儿童“旁听” 模拟法庭
【发布时间:2012-02-15 16:49:14】 【稿件来源:】 【作者:】 【关闭】

 

  昨日上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广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联合举办一次模拟法庭活动,真实重现了一起少年犯罪案件审判,为暂住在救助管理站的流浪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直观的法制课。

  “我当时身上没钱,在网吧结识的人约我去抢劫,我没多想就去了。”台上,一名少年犯嫌疑人的扮演者低头说出犯罪的原因,“我现在很后悔,希望法庭给我一个改正的机会。”
  这是广州市中院少年审判庭去年底审判的一起真实案例。一名自称无父无母的少年与老乡结伴来广东打工,替人贩卖毒品被判处1年刑罚,后来他又在一家餐馆当服务员,因被拖欠工资,身无分文,被教唆搭乘公车,抢了一名女乘客的金链。
  昨日的模拟法庭根据当时的笔录,重现了抢夺罪案件审理的全过程及最终结果。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法定代理人、被告人、法警等角色齐全,分工明确。因少年表现出悔罪态度,经过考虑,法官对他减轻处罚,处以1年刑罚及500元罚款。
  在模拟法庭上,审判长严肃地对少年说:“虽然你的身世令人同情,但不能因此做危害社会的事,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台下的孩子们个个全神贯注“旁听”模拟法庭,有的还因为自己的身世和案件中的少年相似而落下眼泪。
  在互动环节,广州市中院少年审判庭副庭长李琳问孩子们:“不经他人同意擅自拿走他人物品的行为对不对?”孩子们大声回答:“不对!”一名男孩子站起来说:“抢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我会做个好孩子,回报社会。”
  李琳表示,广州市中院将与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广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长期举办模拟法庭。她表示,流浪儿童正处于心智不成熟阶段,想法易受外界影响,最需要提高自我保护和对是非的认识能力。
广州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徐福宪说,救助站的110多位孩子几乎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心灵创伤,除了要加强行为教育和心理辅导外,模拟法庭也能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学习法律知识。
 
   南方日报 记者李强 实习生何瑞琪 通讯员文燕媚 2012年1月17日AⅡ05版广州观察•城事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