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寒少年捅伤三学长 受害者家属接受“分期付款”
【发布时间:2012-05-25 14:30:32】 【稿件来源:新快报】 【作者:黄琼】 【关闭】
■陈海仪通讯员罗伟雄/摄
■策划:新快报记者 张英姿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琼 通讯员 穆健
法官称深深为“受害人家属的宽容和信任”所打动
听说过房子、车子可以分期付款,没想到人身损害赔偿也能分期付款。这一幕真实地在广州发生:当事人双方都是家境一般的少年,致害人更是家境贫寒,大度的受害人家属宽容谅解接受“轻判”,并同意接受“分期付款”。难怪连主审法官都感叹,“他们相互之间的谅解,对诚信的信心,尤其是受害人家属的宽容和信任,让我很感动。”
少年“护花”捅伤3学长
陈海仪是广州市中院少年审判庭资深法官,在其十多年的少年审判时光中,这个案子可谓微不足道,但当事人双方对诚信的选择,令她格外印象深刻。
事情发生在2008年。15岁的少年小华在校内见女性友人被3名学长搭讪,便挺身而出解围。小华是练过功夫的,人送外号“师父”,面对学长围攻,他当即反击,更拿出随身携带的刀子。3名学长在打斗中均受重伤,送医院抢救。
一审法院认为,小华持刀捅伤3人并致重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但鉴于其未满16周岁且自首悔罪,遂对其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判处赔偿3名受害人共计25万余元。其后,小华认为,是受害人挑衅围攻在先,自己正当防卫等,认为对方也有错,遂上诉请求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进行量刑。
一审判六年二审改判缓刑
二审期间,陈海仪担任该案的审判长。
冲动之下犯下大错,如何教育改造是关键。陈海仪了解到,小华家境贫寒,发生此事后已非常后悔,多次真诚向受害人及家属道歉。而经向小华的家人、邻居乃至学校等处多方了解,小华本性并不坏,只是性格有点冲动。
接受社区及家长监督,或许比收监坐牢更有改造效果?陈海仪开始想,或许可以考虑缓刑。
如果判处缓刑的话,双方家长会如何看待?陈海仪先找到了小华的父母,他们当然希望孩子能在自己的监管下得到矫正,在了解了受害人的重伤情况后,他们主动找上门,就民事部分达成了初步赔偿协议。随后,他们几经周折再度找到亲友,艰难地借出3万余元,作为首期赔付给了受害人家属,并再三恳请法院和受害人家属,相信他们和小华,虽先行赔款数额不大,但今后他们会更加勤俭节省分期还款,希望法院给予小华缓刑机会。
身在外地的三名受害人的家属也表示,经过沟通看到小华及其家人的诚意,明确表示谅解小华,也同意减轻对其量刑,希望法院给予其早日回到社会的机会,愿意等待小华与其父母继续尽力分期赔偿。
最终法院判处小华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民事赔偿部分维持原判。
对于达成刑事和解的未成人案件,重点不是监禁,而是如何监管教育。陈海仪随即落实小华回校继续就读及相关监管措施,几经辗转,为其落实了在惠来老家当地学校就读,最终实现了家庭、学校、社区三重监管。
(以上当事人均为化名)
对话法官陈海仪
监管比服刑更有教育性
新快报记者(下称记者):小华的案件,你有没有因为同情而特别轻判?
陈海仪(下称陈):轻判是当然的,但这不是针对个人,而是依法对未成年人的“特殊照顾”。小华未满十五周岁,且是初次犯罪,经过沟通其家属积极赔偿受害人部分经济损失,而受害人目前恢复了健康,并表达了对他的谅解。根据中院量刑规范化的意见,落实帮教监管措施以后,符合宣告缓刑条件。
记者:怎么看待缓刑这个判决?
陈:我认为,对小华来说,在家乡监管比在监狱服刑受的教育更大。当然,该案的后果相对严重,但我们也要把它和抢劫、杀人等恶性犯罪区分,他们毕竟都还是孩子。而对于小华来说,五年的缓刑考验期要求他在此期间不能再有任何违法行为。另外,他在外面能继续学业并有一技之长,到时也能赚钱赔付受害人,不用在铁窗内耽误青春。
记者:为何对这样的一个小案感触这么深?
陈:我挺佩服双方当事人的,尤其是受害人家属,判决前并没拿到多少赔偿,就表示谅解了小华,希望给他机会重新开始。
受害人家属愿用10年时间等待诚信
记者采访了受害人小李在广州的姐夫陈先生,其受表弟一家所托,全权跟进处理该案。
记者:小李现在情况如何?陈生
:恢复得不错,只是站久了会累,肠胃会疼受不了。他现在也已经参加工作了,做厨师,一个月有三四千。这也算是冲动的代价,他现在比以前懂事多了。
记者:听说一审的时候你们态度强硬,为何二审会突然转变了?
陈生:一审的时候表弟还在抢救,情况非常糟糕,不知道人能不能救得回来,3个人把整个南方医院的血都用完了,当时大家都处于崩溃状态。二审情况好转了很多,我们想着,他们家也没钱赔,关了孩子也没得赔,不如给孩子一个机会,这样对大家都好。
记者:他们这几年先后赔了多少?
陈生:法院总共是判赔我们6万,判决之前赔了1万,后来就是前面一两个月每月给了一百五,就没再给了。
记者:那你是怎么想的?
陈生:只要他们真有心还,我等3年、5年,甚至10年都没所谓,什么时候有钱还上就行了。我愿意给这个时间和机会来等待诚信。
当事人小华有机会去打工,每月还一点
小华的父亲说,小华毕业后在某电信公司当安装工,每月才千元。同时他还坚持继续学习,上函授大专学电脑。
记者:家里还是很困难吗?华父:他妈妈一直生病,没法做事,还常常要去医院。我和小华加起来一个月才两千多。他出事前我父亲刚得癌症去世不久,已经欠了亲戚好几万,还贷了5万元的款,还了4年多,每个月也只够还利息。
记者:这分期付款你怎么打算?
小华:现在收入真的很低,每个月扣完都交给老爸家用了。我想以后有机会出去打工能赚多点,到时候争取自己一个月能还上一点吧。
![]() |
【打印】 |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