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私车公用解民忧
【发布时间:2012-06-12 09:28:47】 【稿件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练情情】 【关闭】
梁仕保在工作
增城法院信访员梁仕保两年来受理集体来访26次无一发生冲突
广州有位法官有点“傻”。本来是增城法院民事庭副庭长的梁仕保,转入立案庭当专职信访员,而且一干就是十年。他曾用自己的私车送信访人回家,信访人没钱吃饭、住宿、看病,他还经常掏腰包救助他们。很多激烈的社会矛盾经由他手得以缓和或化解。
因此,梁仕保最近被评为“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广州今年只有他一个人获此殊荣。 本报记者练情情 通讯员杨晓梅 摄影报道
想方设法为受害人讨赔偿
现年53岁的梁仕保已然满头白发,因为他的亲切与随和,同事们都喜欢热乎地叫他“保叔”。 熟悉保叔的同事也都知道,他是个慢性子,不光没脾气,还特有耐性。可是当好专职信访员,就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2010年12月29日,四个中年妇女叫着挤开信访室的玻璃门,冲到了梁仕保办公桌前围成一圈。带头的妇女是信访人罗某。一年前,罗某的父亲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一级伤残。法院判定被告人吴某赔偿24万元。但是,吴某本身也没有经济能力支付,加上车辆当时保险过期,没有保险理赔,于是案件一直难以执行。但是,在交通事故后,罗某父亲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大不如前,就在4天前,撒手人寰。
罗某表示,自己的亲弟弟几年前因一场交通事故去世。肇事人跑了,弟媳妇离家出走,丢下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儿子由年迈的罗某父母抚养。如今,家里穷困潦倒,4天了,父亲都还没有火化。
梁仕保宽慰对方说:“既然来到法院,就要相信法院。如今的当务之急还是尽快安葬老人。”然而,现实是案件被执行人吴某确实没有经济能力。梁仕保决定从吴某的家人着手,吴某父亲在当地村有承包小项目,算是个包工头,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于是,梁仕保立刻找到当地村干部做吴某父亲的工作。当在电话里,梁仕保和吴某父亲联系上,吴某父亲很快答应先给罗某2万元解燃眉之急。
梁仕保想得非常细致,不仅帮助罗某母亲联系所在镇村开了贫困证明,而且做好了殡仪馆工作减免相关费用。目前,罗某母亲和孙子已经享受到了政府每月500多元的低保。
2010年至今,梁仕保共受理集体来信24件,集体来访26次323人,无一发生冲突维稳事件。
自掏腰包助群众
2010年11月11日,残疾人欧阳运发从湖南宁远来增城法院催办一个执行案子,案件由于暂时执行不了,增城法院决定给予其司法救助。因要办手续需要较长时间,欧阳运发又有残疾,行走困难,所以他就一直住在旅店等待救助款,一住就是37天。期间梁仕保每天用自己的小车接送他到旅店住宿并安排他吃饭,为此梁仕保毫不犹豫地垫付了2700多元。自2008年以来,梁仕保在接访工作中,自掏腰包资助有困难的来访群众超过70人,资助金额近万元。在处理一些比较急的案件时,没有公车办案,梁仕保的私家车便第一时间成了“公车”。
梁仕保的慷慨解囊、无私奉献,不少人笑他“傻”,但梁仕保却不以为然。
对话
觉得吃亏是福
广州日报:信访人都服你,你做信访工作有什么诀窍?
梁仕保:来信访的人,大部分心里是有气的。但不管怎样,这些风尘仆仆、哭哭闹闹的信访人来了,我们都要安抚一下,能帮他们解决问题最好。实在解决不了,也不要拒人以千里之外,可以聊聊天,谈谈心。做信访工作,不能打官腔,还要懂人情世故。
广州日报:您经常私车公用送信访人回家,有时常周济他们,您的家里人对此有意见吗?
梁仕保:我的太太是一名护士,她很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我们都有较高的工资,平时也没有大的花费,能帮助别人也是我们的心愿。
广州日报:有没有人说你“傻”?
梁仕保:有,但我觉得吃亏是福,傻人有傻福。人家说人家的,自己走自己的路。我不过是比较“另类”,这也无所谓的。
![]() |
【打印】 |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