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叔在耐心倾听。洪奕宜 摄
在增城法院里有一块20多平方米的小办公间,那里是专门接待群众上访的信访接待室。53岁的梁仕保是增城市法院立案庭专职信访员,满头白发,亲切随和,人称“保叔”。自2002年3月调至立案庭,他一干就是10年。日前,他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与审判工作不同,法院信访接待工作琐碎、繁杂,经常要被当作“出气筒”。保叔如今已经练就了在咆哮、怒吼、斥责声中以礼相待的“慢功”,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心倾听、一套说“法”,以亲情化人,以法律服人,以致一名有过激言行的上访人一度扬言“杀了谁也绝不杀保叔”。
当事人扬言陈尸法院
保叔帮助解燃眉之急
据统计,2011年-2012年3月,增城法院受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1802件。受目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影响,每年进入信访渠道的交通事故案件约占信访案件的60%-70%。一边是等着救急的受害人,一边是交通肇事逃逸、经济窘迫的被告人,双方矛盾激化而突出,很多压力无形中被转嫁到法院,信访员从中穿针引线、调解、化解矛盾的作用显得至关重要。这时候,梁仕保的原则就是“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2010年12月29日,4名中年妇女叫嚣着挤开信访室的玻璃门,冲到了梁仕保的办公桌前围成一圈。一名妇女不由分说,扯着嗓门直接训斥:“你们法院是怎么搞的?案件执行到现在一分钱都没有,现在人都死了,要我把尸体抬过来吗?”随后,其他3名妇女立刻扯开了嗓门起哄怒骂,指手画脚,俨然把信访员梁仕保当成仇敌。
梁仕保没有立刻开声,他站了起来,试图将这堵严实的人肉墙挪开,很客气地一一将她们请到旁边的信访桌前,安抚众人坐下来,有事情慢慢说。多年的信访员经历,梁仕保深谙这样的道理,“尤其当对方怒不可遏时,你就要倾听多一点、多安抚一些。如果这个时候接对方的话,反而会把情绪弄得更激烈。”随后,当他把一杯杯热茶递到4名妇女手中时,她们原本凶悍的表情收敛了很多。事情的原委也逐渐清晰起来……
带头闹事的妇女是信访人罗某。一年前,她的父亲遭遇了一起交通事故导致一级伤残。法院判定被告人吴某赔偿24万元。但是,吴某本身并没有经济能力支付,加上车辆保险当时已过期,保险公司不予理赔,致使案件一直难以执行。交通事故后,罗某父亲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大不如前,加上年纪也上了60多岁,因而在4天前撒手人寰。
梁仕保一边听取信访人罗某的诉说,一边迅速调取案件材料,核对相关情况,做起了信访人罗某的思想工作,并宽慰对方:“既然来到法院,就要相信法院,走正当的法律途径去解决问题。现在当务之急还是尽快安葬老人。”
然而,现实情况是,被执行人吴某确实没有经济能力。梁仕保调查发现,吴某的父亲在当地村有承包小项目,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于是,梁仕保经多方联系找到吴某的父亲,法理结合下很快说服了他,先给2万块钱解罗某的燃眉之急。
保叔还帮助罗某的母亲联系了所在镇村开了贫困证明,而且做好了殡仪馆的工作减免相关费用。2011年1月5日,罗某父亲的遗体终于抬进殡仪馆火化。目前,罗某的母亲和孙子已经享受到政府每月500多元的低保。
自掏腰包近万元
资助70多名困难群众
超出法院职责范围的事,保叔也从不推诿。他告诉记者,或许自己帮不了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但是可以做一个倾听者,可以在对方饥饿时打上一份盒饭,可以在对方想回家时送上一程……有的信访人明明知道来法院解决不了问题,但为了发泄情绪,心情不好就来倾诉一下,短的三五天,长的几个月就要来一回。梁仕保是这样理解的:“郁积在心中的闷气,总要有个发泄的渠道吧。”
对于个别有心理障碍的特殊上访人,保叔不会不管不理,或联系民政等部门提供救济,或与其家人联系提供及时的看护。他说:“相信我多做一点,可能就会改变他们的生活多一点。”
2010年11月11日,申请执行人欧阳运发从湖南宁远来增城法院催办一个案子的执行,由于暂时无法执行,增城法院决定给予其司法救助。因办手续需要较长时间,欧又有残疾行走困难,就一直住在旅店等待救助款,一住就是37天。期间,梁仕保每天用自己的小车接送他到旅店住宿并安排他吃饭,为此垫付了2700多元。自2008年以来,保叔在接访工作中,自掏腰包资助有困难的来访群众超过70人,资助金额近万元。在处理一些比较急的案件时,没有公车办案,保叔的私家车便第一时间成了“公车”。
“来访的群众大都来自社会的最底层,很困难,希望被救助。我可以理解他们来访时愤怒或悲伤的心情,也希望能安抚他们的情绪,并尽我所能为他们提供帮助。”
南方日报记者 洪奕宜 通讯员 杨晓梅 庄薇
![]() |
【打印】 |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