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返回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金融类案件主导 新类型案件涌现
【发布时间:2017-01-03 16:44:14】 【稿件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吴笋林、夏江丽、付斌】 【关闭】

 

南沙自贸区法院于2015年12月30日挂牌成立,主要受理、审理与南沙自贸区相关联的第一审民商事案件,至今已运行了整整一周年。据南沙自贸区法院近日披露,该院一年来共受理涉自贸区案件497件(审结321件),其中金融类案件数量位居第二,金融类案件诉讼标的占所有案件总诉讼标的的八成,居主导地位。“这说明自贸区金融领域经济活动明显相对较多,它一定程度上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也与南沙推进现代金融服务区建设的区域产业布局紧密相关。”南沙自贸区法院分管民商事案件的副院长李胜分析。另外,该院一年来受理的跨境电商、融资租赁等新类型案件也涌现出23件。“随着相关新兴业态的不断发展,新类型案件预计今后还会不断增加。”南沙自贸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吴翔预测。
  金融类案件数量、标的额大
  自贸区金融领域经济活动相对较多,导致司法需求量增大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5年4月挂牌。为回应自贸区建设发展需求,2015年11月28日,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人民法院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设立,与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主要管辖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内的第一审民商事案件。当年12月30日,南沙自贸区法院正式挂牌运行。
  作为全国首家以自贸区冠名的法院,南沙自贸区法院成立以来备受各方关注。整整一年过去了,它的运行情况如何?它从审判角度反映出南沙自贸区经济发展的哪些特点?近日,该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成立一周年的基本运行情况。
  据介绍,南沙自贸区法院挂牌一年以来,截至2016年11月底共受理自贸区案件497件(审结321件)。其中,知识产权案件197件、金融类案件166件、涉房地产案件90件、新类型纠纷案件23件(涉跨境电商案件19件、融资租赁纠纷3件、保理合同纠纷1件)、非金融机构借贷案件6件、买卖合同纠纷7件、其它合同类纠纷8件。
  据统计,受理的497件案件  ,总       计25767.26万元。其中标的额居首位的为金融类案件,其诉讼标的额共计20792.43万元,占比高达80 .69%。无论从案件数量,还是从诉讼标的额看,金融类案件都占据了南沙自贸区成立一年总受理案件的主导和绝对优势。
  这一现象说明自贸区金融领域经济活动明显相对较多,导致司法需求量增大。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金融类案件呈现的这些特征与区域产业布局紧密相关,在广州打造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规划中,南沙自贸区承担了十分重要的使命。”南沙自贸区法院副院长李胜分析称。据悉,广州市政府于2016年已正式印发《广州市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其中14项“金融+”重点行动中就有一项为“金融+自贸区”,包括加快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打造中国融资租赁第三极、推进建设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等多项详细任务。
  跨境电商等新类型案件涌现
  随着自贸区制度创新细化落实,新型纠纷也开始首次出现
  除了金融类案件,南沙自贸区法院一年来受理的案件还呈现出类型多样化趋势。从案由看,所有涉自贸区案件案由共计有20多个,分别为投资、贸易、金融、知识产权、公司股权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在商事领域的纠纷,商事案由多达16个,如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信用卡纠纷、信用证开证纠纷、买卖合同纠纷、居间合同纠纷等。
  南沙自贸区法院副院长李胜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南沙自贸区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市场主体数量和活跃度双重提升,对外开放领域具有广泛性。”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随着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细化落实,一些新型纠纷也开始首次出现,如开始出现的涉跨境电商案件有19件。“跨境电商是自贸区背景下催生的新兴业态,这类案件可能涉及境内和境外双重法律规制等一系列新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李胜说。
  据介绍,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融资租赁行业已经成为国内生产设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领域的主要融资渠道之一,也是南沙新区和自贸区金融服务领域扩大开放的重要行业。该院成立以来受理的融资租赁案件虽然仅有3件,但目前南沙新区共有融资租赁企业210家,注册资本为663亿元,2016年新落户的融资租赁企业有123家,融资租赁企业注册资本至2016年年底预计达到800亿元。
  南沙新区已成为广东省融资租赁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未来南沙自贸片区将形成千亿级的融资租赁产业集聚区,成为全国融资租赁‘第三极’。”南沙自贸区法院院长吴翔介绍,随着跨境电商、融资租赁产业的发展,这些类型的案件预计今后还会不断增加。
  涉外案件以涉港澳企业为主
  建立富有港澳特色审判、协调制度,深化粤港澳司法合作
  据南沙自贸区法院介绍,自贸区的创新优势,吸引了境内外商事主体在自贸区内注册。其中在所有涉诉的外商投资企业中,涉诉的港澳投资企业占了62.5%,居于主要地位。这与南沙自贸区“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战略定位和加强粤港澳深度合作的战略举措也密切相关。
  为应对涉港澳案件审判的需要,南沙自贸区法院建立了一套富有港澳特色的审判、协调制度,以深化粤港澳深度司法合作。
  如早在2014年11月,南沙区法院就任命了5名港澳籍人士担任人民陪审员。该院称,这一举措有效增加了裁判的透明度,消除了因制度理念和生活环境差异对司法公信力的影响。另外该院还与港澳商会建立了信息共享、联动调解、执行协调等制度,搭建多元化的涉港澳民商事纠纷化解平台;建立了涉港澳案件行业协会组织先行调解机制,发挥商会、行业组织的优势力促纠纷化解;探索涉港澳案件由港澳律师协助送达司法文书制度等。
  在南沙自贸区法院的立案大厅,南都记者看到有中英双语和繁简双体的诉讼指引。南沙自贸区法院副院长曾普光介绍,该院探索建立了中英双语导诉服务,并尝试制作简体中文版和对应繁体中文版诉讼法律文书一并送达,切实为涉外、涉港案件当事人提供司法便利。
  提升应对案件审判专业化需要
  培养精通“三语”法官 组建专业化审判团队
  人才是所有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支撑”,南沙自贸区法院院长吴翔说,“自贸区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对法官提出了更高的精英化要求。”为此,该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国内法律规则,熟悉金融、贸易等相关知识,精通英语、粤语、普通话三种语言的开放型、复合型法律人才。
  为达到这一目标,南沙自贸区法院通过青年法官双导师制度,举办审判业务讲坛、邀请专家授课、与高校合作培训、文化沙龙等形式,全面提升干警综合素质,并主动赴海关、税务、工商等部门走访学习,加大外贸、金融、法律英语等专业培训,鼓励法官参加国际交流,选派优秀法官到境外高校学习深造,多措并举打造精英化法官队伍。
  据介绍,该院目前高起点选配了涉自贸区专业审判队伍,组建了金融、涉外、知识产权等多个专业化审判团队,并成立自贸区研究小组,分片对口就涉自贸区法律问题开展研究;还多次举办或参与涉自贸区法律问题研讨会和论坛,加强对涉自贸区相关理论和审判实践问题的探讨和前瞻性思考,切实提升法官的专业水平和审判能力。
  此外,南沙自贸区法院已建立专家咨询委员对口指导、交流机制,带动队伍整体发展。2016年又进一步拓展“智库”,增聘香港大学、省法学会港澳法学研究会法学专家为咨询委员。
  在谈到对南沙自贸区法院发展的下一步展望时,吴翔表示,该院将把握时代脉搏,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支撑,让技术助力该院实现审判管理和诉讼服务体系的信息化转型升级。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吴笋林 通讯员 夏江丽 付斌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