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广州互联网法院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驶入快车道 一是秉持司法赋能理念,打造在线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制定平台接入、平台运行、在线司法确认等规范性文件8份,为诉调工作无缝对接、纠纷在线一站式解决提供制度保障。健全特邀调解制度,累计入驻调解机构41家,特邀调解员46人,其中内地特邀调解员24人,港澳台特邀调解员22人,提供英语、葡萄牙语、粤语等多语种在线调解服务。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建立以法院为主导,高等院校、律师事务所、互联网企业、人民调解组织、商业调解机构、广州仲裁委、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等多方参与的“1+7”在线纠纷化解共治联盟,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二是融合前沿科技支撑,探索在线诉讼服务模式创新。推出全国首个5G智能“YUE法庭”,实现不同场域法官、人民陪审员远程异地同框同步开庭,港澳籍调解员足不出户实现云端解纷,大幅提高案件审理效率和审判质量。首创“E法亭”便民诉讼服务设施,打造人民群众家门口5G法庭,在粤港澳布设12个“E法亭”,被确定为2019年全省政法领域改革亮点任务。研发“点即达”智能短信送达系统,解决短信送达无回音、无实效问题,成功实现送必达、达且应。2020年1-3月,累计完成电子送达61564次,电子送达覆盖率99.97%,有效送达率达99.6%。三是推进“一站式”解纷机制,全面提升互联网司法效能。首创在线示范庭审方式、在线示范调解方式,引导同类案件参照示范案件调判结果自助解纷,实现“开庭一件、化解一批”,相关经验在全国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推进会上得到推广。首创在线交互式审理、在线联审方式,推出诉讼要素表、应诉释明表“快审两表”,创新附表式裁判文书,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35天。上线“类案批量智审系统”,实现简易纠纷批量立案、批量庭审、批量化解,已完成27441件金融纠纷快立快审。上线网络著作权纠纷全要素智能审判ZHI系统,首试“知识图谱+人工智能”司法应用,实现系统自动学习、繁简智能分流、侵权智能比对、文书智能生成,解决知识产权维权周期长、成本高难题。截至4月14日,批量受理著作权案件14302件,成功调解纠纷8689件。四是加强互联网司法生态建设,构建在线诉源治理格局。首创互联网司法信用报告制度,构建“五色信用”评价体系,累计发出司法信用报告310份。构建“协商+调解+判决”三级维权机制,实现纠纷梯次分流,将不诚信行为纳入判决考虑因素,引导当事人诚信诉讼。与12315、微信等平台联合搭建网络维权“直通车”,畅通平台到法院“一键跳转”“一键司法确认”维权途径。率先将司法服务延伸到“粤省事”数字政府服务平台。推进“YUE审事”司法智能化平台空间建设,为当事人提供跨域法律服务,入选全省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项目。 (广州互联网法院 江蔼)
南沙法院深度融合审判执行业务 全面整合数据平台系统打造自贸区网上办案新模式 “一站式”线上诉服,实现立案咨询全“网”办。推出多渠道网上立案,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通过广州微法院微信小程序、广州审判网、律师通APP等多种线上方式实现网上立案、微信缴费、案件查询等;截至4月13日共网上立案5364件,跨域立案6件。官方微信公众号连续推出《网上立案超便捷攻略》《超便捷5G远程开庭操作指南》《超简单多元调解平台操作指南》,为公众提供网上诉讼服务操作指引。“要素式”系统加持,开启5G远程“E”审判。升级要素式审判系统,实现129类常用案由要素式审判管理、32类裁判文书简化模板上机应用,程序性文书“一键生成”“批量打印”。拓展商事多元调解APP功能,实现诉前特邀调解、诉中法官调解和诉后执行和解全功能“掌上”化解,接入5G网络以来,共通过远程庭审、调解案件50件。全自动语音推送,推进查控评拍“云”执行。开发上线智能语音机器人系统,实现执行重要节点信息自动语音推送,对于通告、信息确认、基础操作指导类的案件信息可与当事人进行简单互动,并实时反馈、统计分析通话情况。疫情防控期间通过智能语音机器人系统拨出389个智能语音电话,有效通话325次,电话接通率达83.55%。提供网络司法拍卖标的线上查看服务,根据意向竞买人需求,通过即时通讯系统提供更多实景照片和视频,实现足不出户全面了解拍卖标的,疫情期间累计提供线上查看服务557次。数字化档案管理,升级远程阅卷“芯”体验。全省率先建设智能档案库房,应用RFID电子芯片技术,为每个卷宗档案加载电子芯片(身份证),实现卷宗档案快速查阅、远程电子借阅、智能盘点和实名留痕管理。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只需现场填写申请表便可自助扫码阅卷和免费打印相关卷宗材料,无需预约、随到随阅、全程自助、操作简单。或通过微信小程序和网上诉讼服务平台,实现远程网上阅卷。疫情防控期间累计提供阅卷服务140卷次。 (南沙法院 汪瑜)
![]() |
【打印】 |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