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返回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司法改革 > 司法改革动态
广州法院信息司法改革专刊2018第5期
【发布时间:2018-06-05 17:21:50】 【稿件来源:司改办】 【作者:司改办】 【关闭】

 

司法改革专刊
20185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改办编              2018531
 


 

海珠区法院多措并举服务“共建共治共享”
社会治理格局建设
近年来,海珠区法院紧紧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目标,不断提高司法审判质效和公信力,为辖区“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2017年荣获最高人民法院授予的“全国优秀法院”称号。
一、围绕一个中心——开展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基础性改革,推动司法审判质效和公信力整体提升
一是推进以员额制法官为核心的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积极开展员额制法官选任工作,实现按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1+1+1模式组建新型审判团队工作。二是推进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将审批权限逐步下放至员额法官;进一步缩小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范围;落实领导过问案件留痕制度。三是建立案件质量管理监督机制。对全院上诉改判、发回重审案件以及涉诉信访、上访案件进行质量评查。严格法官责任认定,切实防范冤假错案发生。加强审限管理,成立长期未结案件督办小组对长期未结案件进行催办。
二、探索两大改革——开展“民”“刑”两大业务领域改革试点工作,让诉讼参与者享受改革“红利”
一是构建以繁简分流为目标的民商事速裁团队,提高民商事案件的审判效率。组建民商事案件速裁组,明确速裁案件范围,落实审前筛查、疑难案件回流、系列案件集中处理,对速裁案件实行快审快结。二是推进刑事案件速裁程序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协调辖区检察院、公安分局、司法局联合签署《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实施细则(试行)》、《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简化程序,保障权利,减免量刑,相关试点工作经验得到《人民法院报》《法制日报》等中央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三、完善三项服务——坚持司法为民宗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参与司法诉讼的难题和需求
一是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立案难”问题。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符合立案条件、诉讼材料齐全的,当场登记立案;开辟网上立案平台,使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完成诉讼立案登记;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少跑一趟”。二是完成诉讼服务中心现代化改造,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诉讼服务。目前已形成导诉区、立案区、材料收转区、阅卷区、当事人自助区等功能板块组合;配备银行收费点、自助取款机、扫描仪、复印机,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务;提供免费WIFI、老花镜、便民伞、饮水机、急救药等便民物品。三是构建多部门参与的“大调解”格局,努力实现和谐共赢的纠纷化解局面。组建诉调对接工作室,对人民调解案件、劳动争议案件在立案前进行诉前联调;对矛盾纠纷无法调和的案件开通绿色通道予以快立快审,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服务辖区矛盾纠纷的和谐化解。
四、优化四个板块——以智慧法院建设为契机,实现信息科学技术与法院工作全面融合
一是建设数字化审判法庭,构筑“互联网+审判”模式。目前已建成具备远程视频开庭、庭审直播、同步录音录像、语音识别等一体化功能的41个数字化法庭。引入讯飞语音识别系统,民商事速裁案件已试行无人记录的语音转文字。刑事速裁、认罪认罚从宽案件全部实现远程视频开庭。开通8条线路支持8个审判法庭同时进行庭审网络直播,基本实现“天天有直播、人人有直播”。二是利用信息科技破解执行难问题,保障当事人胜诉权益。灵活利用“总对总”、“点对点”查控系统及“天平执行查控网”,一键式完成查询、冻结和扣划。对接征信系统,将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的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使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积极打造“互联网+诉讼服务”,推进淘宝网络司法拍卖,2017年共有187个标的上网拍卖,成交99个标的,成交金额为3.14亿元。三是运用信息化平台,服务司法公开和司法便民工作发展。深化审判流程公开、庭审活动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四大平台建设。2017年,在“12368”诉讼信息服务平台共受理电话、短信等3019条次,执行短信互动平台发出短信3918条,网络庭审直播案件795件,上网公开裁判文书5731份,发出网上公告6331份。四是运用科技力量服务法院管理,推动法院管理水平智能化发展。利用“法官通”APP为法官提供在线阅卷、咨询答复、撰写裁判文书等功能。积极推广裁判文书“智审”系统,智能化提取电子卷宗文字、数据。全面铺开档案数字化建设,实现纸质档案、数据档案并存,截至2017年完成全院诉讼档案数字化共计24.44万件、47万册、1954.83万页。
(海珠区法院  博)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