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拼西凑’总算把七十多万的工资款凑齐了。” 回想起这条“讨薪”路,执行法官朱清雨仍在感慨,“真是一波三折!”
法官感慨的,是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法院近日执结的一起涉及数十名工人讨薪案件。该案通过运用宽限期、活封活扣、推动提前支付质保金、促推和解等多种举措,将胜诉当事人的“纸上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同时为被执行企业纾困解难,用实际行动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急”与“愁”
甲:这公司都拖欠咱们大半年工资了,到现在一分钱都没补。
乙:工厂都停工了,没有经营收入,哪里来的钱给我们发工资?
丙:负责人也不接电话,我们该如何是好啊!
在花都法院执行局门口,好几个工人愁眉紧锁。
这些工人都是主营电池设备业务的某公司职工,自2024年2月起,该公司开始拖欠工人工资,工人们“讨薪”无果后,申请了劳动仲裁,仲裁裁决生效后,近30名工人陆续向花都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金额共计70余万元。
焦急的工人们每天都联系经办法官:“钱有消息了吗?”“都好几天了,啥时候才能要到钱?”“法官,我媳妇儿快生了,等着这笔钱呢!”
面对工人们的“急”与“愁”,法官一刻也不敢怠慢……
“难”与“盼”
经“总对总”系统查询,该公司名下银行账户有存款约80万元,但已因其他案件被其他法院首先冻结,冻结额度达500万元。
为更全面摸清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及履行能力,法官马不停蹄前往该公司进行线下调查。到达现场后,发现工厂内有一批机器设备及原材料。
能否通过变卖资产偿还工资呢?但对厂房资产进行盘点后,法官发现即使变卖资产也无法全额支付拖欠的工资,而且资产变卖周期一般较长,难以回应工人们急切用钱的需求。
“不是不发工资,是真的没钱可发。公司欠了一屁股债,已经有好几家法院冻结了公司的银行账户。”公司负责人王某向法官诉苦道:“公司是我的心血,我当然非常希望公司能继续经营。这些工人也跟了我很久,公司目前还有几笔款项未收回,我会尽力想办法在两个月内支付完这些工资。”
鉴于此,为减少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法官决定对该机器设备采取“活封活扣”措施,允许公司在不减损机器价值的前提下继续使用机器,以维持日常生产,并给予两个月的履行宽限期,在此期间内暂缓处置该批设备。
“谋”与“解”
根据王某提供的信息,法官一一联系待回收款项的相关公司。原来这些款项都是采购方的设备质保金,部分是因为质保期限未到,不符合合同约定的退回条件,还有一些则是未解决设备质量争议,虽然已经到了期限但采购方不愿退回。
虽然新难题摆在了眼前,但法官也看到了背后的另一种可能:公司生产经营虽已陷入困局,但是只要公司还存活、员工还在,相关设备的质保工作还是可以保证的。
法官随即向王某及其员工讲述工作思路,双方都表示,若这些售出的设备在质保期届满前出现质量问题的,都会积极帮助维修、解决问题,即使他们提前退回了质保金,公司也会负责到底。
有了公司和员工们的承诺,法官立马联系设备采购方做起思想工作。
“有些工人是真的很着急用钱,希望你们可以帮帮忙,提前支付这些质保金。”“他们已经承诺,即使你们提前退回质保金,后续设备有质量问题,他们也会负责到底。”
法官不厌其烦地向有关公司拨打一通又一通电话,或是动之以情,或是释法说理。同时,也引导王某通过法律途径催讨应收未收的质保金。
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有5家企业愿意提前支付部分质保金,共计60余万元。
“距离目标金额还差十几万,得再想想办法才行。”法官眼看着就要凑齐所有执行款了,心想“临门一脚”绝不能放松,“目前剩下的现钱就只有公司银行账户里的余额了。有没有办法可以在尽可能保障债权人利益的情况下,让公司先用其中一部分偿还工人工资呢?”
无论如何,都得先让公司负责人多跟债权人沟通,双方只有把事说清、把理说通,才有相互让步的可能。
法官随即又与公司负责人王某以及相关债权人联系,一方面是进一步了解案涉公司的其他纠纷情况,另一方面也积极搭建平台推动双方开展沟通交流。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公司与其债权人的矛盾顺利化解。王某做出还款承诺,公司的债权人们也愿意做出让步,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工人工资终于顺利凑齐了。
夜晚,大街小巷里的餐馆与商铺都亮起了灯,花都法院执行局也不例外。
“白天你们工作走不开,大晚上来领执行款辛苦你们了!”
“一点也不辛苦,能拿到工资,再晚我们都能来!”拿到工资款的工人们笑着说道。
“司法审判工作说到底是一项‘守心’的工作,能不能守好,执行工作至关重要。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执行法官应该做的、能做的就是多想想办法了。”看到工人们在夜幕下领到工资,经办法官欣慰地说道。